中国大陆在经济发展策略上已经以电子高科技为标竿了,所以急于吸引高阶的IC设计、制造与封装测试等大厂到大陆投资设厂,特别是以上海浦东、张江工业区来形成庞大的上下游生产体系,进而塑造成为全球的半导体制造中心。所以该地区与政府推出了种种的优惠或免税措施,来吸引全球各大厂的投资设厂,在成本优势与就近供应市场需求的种种诱因下,许多一流的晶圆厂莫不跃跃欲试。对于台湾的晶圆代工业者来说,本来就要因应诡谲多变的市场形势,眼光要看得够远也要够快,既然上海有许多好的条件吸引半导体制造商,在商机稍纵即逝下,也都提出了进军大陆设厂的蓝图。
政府当然也愿意配合开放,只是顾虑的事情可能比较多,不像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张忠谋都说出,今天不去明天就会后悔的重话(张忠谋早先就预测十年后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半导体的最大制造中心)。其实政府与企业各有各的立场,一个要缓,一个要急都有道理,只有透过协商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一些,也较无怨言,成天只愿站在自我中心来看问题,总是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缺失。新上任的经济部长宗才怡技巧而开明的说:「企业该走的就走,该留的就留。」只是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留?走什么?留什么?这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了。
我们以为,现在的晶圆厂都是政府政策提倡下或刻意扶持的企业,如今企业羽翼丰满、坐大了,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最正确、最专业,听一听政府的想法与中立学者的分析也很好,不是吗?毕竟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没有人会刻意陷害你的。至于政府办事大家也都知道,很容易就患了「官大就学问大」的毛病,所以尽量提出政策原则就好,不要连小细节也要管,让企业对自己的决定去负责、让市场去自由竞争不是很好吗?也就是说,政府只要提出晶圆厂是否开放登陆,以及把最先进的技术留在台湾,保持领先大陆五年的竞争优势等政策性原则就可以,其它的细节就由厂商自己抉择。像八吋晶圆厂登陆不登陆的问题,本来就是厂商自己最清楚该怎么做,政府应视个案给予建议或辅导就好,并长期予以关心其发展,不必介入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留,更不必判定是该留或该走,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对于政府晶圆厂的政策,我们的建议是依建设「绿色硅岛」的蓝图来规划,因此只要有足够的一流晶圆代工厂来服务区域产业的发展就好,其它的尽可以向外发展。因为一个产业的领先优势,并不是单靠几个明星领导厂商就可以成就,相反的,它是一个团队与文化的养成问题,只要建立之后,这是别的地方学也学不来、偷也偷不走的东西,唯一别人可以学的是去经营她们自己的区域特色吧!而这不正是创造双赢,乃至于三赢的好事一桩吗?
晶圆厂的投资设厂,动辄以上百亿的资金,是一种资本密集的产业,在全球化的规模运作下,会渐渐走向专业分工、薄利多销的集中经营制造。如果把台湾比喻为一家英特尔的公司也不错,绿色硅岛本身具竞争性、高利润的IC制造当然是留在本地生产最好,只有在产能不足的时候才权宜的委外代工,这样最能达到灵活因应市场的目标。至于向外投资设立的晶圆厂,就好像在卖设备材料一样,是一种附加的价值收入,大家都说以台湾的条件,知识经济是一条必走的路,这样的模式就是英特尔式的知识优势与获利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