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风潮下,各阶层的人都在为自己卡位,卡一个得以在全球市场生存竞争的有利位置。所以不论大至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共同文化或共同血源的合作联盟,小至一个企业或一个团体,甚至一般个人,都在为如何跃上国际舞台、扮演何种角色而努力。集团有集团的相对竞争者,例如美国市场相对于欧洲或日本市场,种族有种族的相对竞争者,在地公司有在地公司的相对竞争者,跨国企业有跨国企业的相对竞争者等等;而个人也有个人的相对竞争者,例如工程师有工程师的相对竞争者,经理人有经理人的相对竞争者等等。总而言之,这些造就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市场区隔,每个市场区隔都有其文化特性,所以我们应该深刻体认市场本身的复杂性与变动性,才能掌握本身的定位与竞争的优势。在此,我们则要为读者分析一下新兴且庞大的全球中文文性的潜在市场。

如今,由于中国大陆已成为新兴而开放的市场,加上原有香港、台湾、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华人社会便构成了一个所谓「大中华区」的市场。因为这个区域的市场的确很可观,所以不仅吸引台商积极的投入,许多全球性的跨国企业也都在观察布局当中。虽然大中华区的市场很大,但它毕竟还只是区域性的象征而已,可以当做是内需的腹地,也可以成为其它者的目标,但不代表可以成为营销全球的运筹中心。目前大中华区从事设计或制造的企业,都还只是全球化中的代工或卫星制造的角色,距离全球布局的主导者则还有一段路要走呢。所以说,除非有一项独步全球、具市场区隔性的产品或服务,才有可能成为一家国际级且具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环顾现阶段两岸三地创立的企业当中,并不乏这样的企图心,但实际做起来总是困难重重,以起步极早的宏碁为例,仍只能算是一家与国际亦步亦趋的自有品牌大厂罢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说都是错认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一是误认为技术凌驾一切,忘掉技术的产生来自于背后的观念,而观念来自于背后的文化。台湾并不乏世界一流的IC设计技术,但却鲜有独创一格的产品问世,就是因为只以钻牛角尖的技术成就为尚,到最后还不是只能为文化强盛者所驾驭,永远在新观念之后追逐应付;第二是经营不属于自己的文化,且用来与原来文化的人竞争,如此的企业或产品,不仅不自然而且困难重重,更不会有超越自己或超越他人的可能。如今大中华区市场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练机会,因为这里的人想当然是中文文化性产品的消费者,同属于中文文化性的我们,开发这样的产品就很容易抓住市场的口味与脉动,如此不断地精益求精,就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当产品或服务本身越来越有特色,也越来越精致时,就自然会成为世界级的产品,且是一种属于中文文化性的世界级产品。

除了大中华区的人会购买全球中中文化性的产品之外,还有哪些人会购买呢?这可以分成三个层面来说,第一个层面是产品本身为新创观念、领导思潮者,当然全世界的人都可能会来购买并跟随应用,如果中文文化性又是一个强势文化时,那么更会风行草偃,受到普世的崇拜。虽然如此,这样一个强势文化造成的经济霸权,却只有少数的人能得利,所以并不理想;中文文化性也具有这样的发展条件,但应该极力避免这种殖民式的经济结构。第二个层面是全世界所有需要用中文为工具来沟通或学习者,便是全球中文文化性的产品或服务得以竞争的优势面,例如想要在大中华区推销产品的跨国企业,便需要找熟悉此一文化性的代理商,这样的代理商其定为便很清楚、很有价值,不容易被其他代理商所取代;相关的中文产品当然也会受重视和欢迎。第三个层面是全世界所有对中文文化性事物感到爱慕、兴趣或好奇者,则都是我们这些对中文文化性熟悉者的优势竞争面,例如把《汤姆历险记》小说拍成电影,相信全球都有兴趣观赏,但以英文文化背景者来拍制较为有利,营销全球时则不妨用各种语言版本来发音;但如果要将《木兰从军记》拍成电影,当然就要中文文化背景者来制作较佳了,同样其表现则可以有不同语言的发音版本来发行全球,这就是地道的全球中文文化性潜在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