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區域網路)產業最近這幾年迅速發展,台灣更是全球WLAN設備量產的重鎮,市佔率高達九成左右,隨著WLAN逐漸進入消費性市場,更高速的802.11n標準也即將底定,將為WLAN產業帶來新一波成長動能。可惜的是國內WLAN晶片產業起步較晚,過去幾年雖然有許多廠商積極投入,但是發展頗不順利,整體產業實力頗為虛弱,面對無線通訊時代的來臨,國內廠商能否適時突破發展瓶頸,取得更有利的產業地位?

/news/2005/06/28/1917382271.gif

WLAN最近幾年都呈現高度的成長,台灣在設備端挾過去PC與網路設備產業的實力,迅速席捲全球WLAN設備市場,近乎獨占的市場佔有率,再度成就另一個世界第一,不過這樣的表現卻沒有順利將製造領域的價值再提昇,國內許多想要切入WLAN產業的晶片廠商都被國際大廠壓制的喘不過氣來;專注於網路與周邊連結技術的威瀚科技產品管理部專案經理王德仁表示,國內WLAN晶片廠商的經營真的很辛苦。

這樣的現象從PC產業在國內的成長可以帶動晶片組產業的發展,對比到WLAN設備業的風光卻無法拉抬台灣WLAN晶片產業發展的現象就可以了解。國內最近兩、三年IC設計廠商大舉投入WLAN晶片市場,想藉市場的成長分一杯羹,最盛的時期投入的廠商應該有數十家,然而最近連最早發表802.11b晶片的瑞昱都逐漸放慢其發展步伐,國際大廠已經量產出貨一年多的時間,該公司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才要發表相關產品。

WLAN迅速的成長可能也是國內相關晶片廠商難以打入市場的原因之一,因為國內廠商在該領域起步本來就較慢,王德仁指出,在還未有足夠的時間站穩腳步之前,市場主流標準就隨即改朝換代,加上國內廠商在IEEE標準制定組織中的影響力太薄弱,無法參與標準制定過程,投入先期的技術發展,只能被動的跟隨國際大廠已制定的標準;而國際大廠由於技術領先,也有先期投入的優勢,通常在技術底定甚或之前就已經有推出產品的能力,國內廠商當然只有挨打的份。

所以王德仁認為,未來國內WLAN晶片廠商應該透過某種程度的聯盟,整合國內產業的實力,取得參與先期標準制定的機會,否則面對未來還有許多像是802.11j/k/d/r/s/h等標準的制定,只會一再的喪失市場機會。另外,國內系統製造實力頗為強大,若能在某種程度上與本土WLAN晶片廠商互助合作,相信不僅有助於其在面對外商供應商時取得對自身更多有利的空間,也能對國內相關IC設計廠商實力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