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個區域的興衰榮蔽,從其歷史演化的軌跡來看,有其一定的脈絡可供後世人之借鏡與參考的。台灣這幾十年來的經濟起飛,從經濟模式來看是以「代工」為主軸,從早年的家庭手工、商品加工到高科技半導體的晶圓專工等,我們必須承認這條軌跡一直在持續著。在此,我們無意探究其為何如此,但是這條軌跡現在因兩岸關係的逐次開放,將起著關鍵性,甚至是決定性的變化。

這個變化正在加速,包括近日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及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等高科技重量級大老,頻頻向政府高層「關切」產業西進的迫切性,尤其是半導體、晶圓廠等台灣模範產業,急需在大陸佔據有利位置,以免喪失競爭力;而經濟部長林信義亦表示,需要「積極」為台商在大陸謀求資源整合以產生優勢。總此,遂加深許多人對國內資金外移、產業空洞化等現象的憂慮程度。

其實,產業外移現象我們並不引以為憂,「該到大陸投資設廠者儘管去,但記得回到台灣佔據最佳戰略位置,才能夠更上一層樓。」全球化已是大勢之所趨,台灣也應有「點燈照亮別人」的自信。據此,我們認為台灣應為緊接下來的必然變化,做好心理準備與應對措施,努力將台灣轉化成新的力量,如「美國產業雖然大量外移,但是它們的競爭力仍是數一數二。」而台灣的條件如何與美國相提並論呢?首先,當然是為台灣自己燃起一盞燈,它代表著力量的源頭。

這盞燈就叫「勤儉」,它當初讓台灣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在此絕不是唱高調,許多人都已忘掉這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深信如果失去這項美德,可能連基本生存能力都會受到嚴重的挑戰,更遑論要再創造經濟奇蹟了。就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等來看,台灣本來就沒有多大優勢,無論我們要發展何種經濟,少了勤儉美德的國民,那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如今,在我們享受著老一輩人用血淚打下的基礎之同時,必須體認到我們已走到決定我們今後命運的十字路口,我們需要用這盞勤儉之燈再度引航。台灣雖號稱「寶島」,但是這塊土地的歷史一再告訴我們,「蓽路藍縷、胼手胝足」才是最可貴的。讓台灣恢復勤儉興邦,不但進可攻,退可守,即使身價最高的高科技產業大量外移下,也一定會想根留台灣。

想起電視廣告中的一段話--「別忘了留一盞燈給最後回家的人」。高科技大老連日呼籲政府開放廠商到大陸投資,我們當然能體會產業面對生存與競爭的壓力與困境,也因此,我們更應該讓這些「在外打拼」的同胞,永遠記得家裡有一盞因勤儉美德而燦然不滅的明燈,因為他們隨時都準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