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知識經濟》一書馳名的經濟學者梭羅,在其著作的論述上表示,未來的知識經濟會造成富者愈富,而貧者愈貧的現象。這樣的說法,證諸現在資訊網路的產業發展,似乎相當地應驗,有很多科技創新或網路事業,會讓一些人突然身價暴漲,甚至是一夕致富,而且這些都有贏者全拿,輸者只能慘淡經營或淘汰的現象。在產業界也有所謂「大者恆大」的排擠效應,通常一個領域裡很難容得下第三名以外的競爭者,即使勉強撐下去,大部份也是為了開創另一片天地而努力,寄望能因而成為新領域的第一名,才有谷底翻身的機會。

鄉村銀行創辦人穆罕默德‧尤努斯 。(Source: NobelPrize.org)
鄉村銀行創辦人穆罕默德‧尤努斯 。(Source: NobelPrize.org)

以最近的Google購併YouTube的案例來說,Google在視訊分享的使用者領域還很弱,然而視訊的傳播應用卻相當看好,若不趕快搶佔先機,恐怕很難走下去。所以Google用16.5億美元的高價購併了YouTube,而且還覺得很划算,想來前景當不可限量。YouTube是典型知識經濟的成功者,經營這樣一個網站靠得是資訊科技與創意知識,所以不需要多少員工就能產生如此龐大的價值。

從另一方面來看,則會發現16.5億美元就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也只「養活」這些人,而世界上的錢很固定,給了這些人多分一點,其他人就少分一些,如果16.5億買的是5萬人的工廠,則不知道能多造福多少人呢?這就是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現象。所以知識經濟有一點像傳播媒體產業的性質,有所謂「惡性循環」與「良性循環」兩種狀況,例如一家報社如果進入讀者越來越多,那麼不僅它的發行收入會變好,連帶廣告也會滿檔,然後又有更大實力來產生更豐富優良的內容,這就是一種良性循環,越來越富有;反之,就會進入惡性循環的慘淡經營,越來越貧困。如果讓這樣的情形持續擴大,整個社會就會暗藏著重重危機。

同樣的,也是一位經濟學者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創辦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他卻實踐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商業模式,提供小額信用貸款給貧窮的民眾,讓他們擺脫廉價出賣勞動力的命運,因而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事實上,尤努斯有著仁者之心,不僅「致力於幫助窮人擺脫貧困」,還是一個創新的「窮人銀行家」。儘管他放貸不需要窮人提供擔保,但他創立了一套嚴格的考核機制,就是只把錢貸給那些致力於擺脫貧困並且有一定思路的窮人。依靠這套機制和相互的信任,尤努斯創辦的銀行一直保持著盈利紀錄。

尤努斯30年來以這種小額信用貸款,幫助了639萬人取得資金與尊嚴,有58%的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功脫離了貧窮,其中97%是女性。這一成功的扶貧方式更被複製到世界各地,令無數人受益。諾貝爾獎委員會在頌詞中說,世界上所有單一個體都有潛力與權力過著像樣的生活,尤努斯與鄉村銀行跨越文化與文明藩籬,展現即使是窮人中的窮人,也能為自己帶來發展。這個結論不僅僅屬於孟加拉國,也適用於任何文化和文明。

資訊網路所運作產生的暴起暴落現象,在未來應該還是會持續且加速的進行。世人除了加強解決數位落差的努力之外,還應該想辦法建構另一個讓多數人都能自立自強的經濟體系與商業模式,而不是富人對窮者的施捨與憐憫。尤努斯的「鄉村銀行」就是另一種的商業模式,它給窮人有尊嚴的發展自己,同時本身也可獲利壯大,豈不是兩全其美?況且又能幫助社會祥和運作,那更是三方都能贏的成功策略哩。最重要的是這種商業模式,同樣適用於資訊社會與知識經濟,梭羅提出了知識經濟會產生的問題,尤努斯則提供了解決的辦法,其它就有待業者去想像創新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