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碳化矽晶圓全球產能有限 市場仍處於短缺中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18年10月07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6337】

相較於矽(Si),採用碳化矽(SiC)基材的元件性能優勢十分的顯著,尤其是在高壓與高頻的性能上,然而,這些優勢卻始終未能轉換成市場規模,主要的原因就出在碳化矽晶圓的製造和產能的不順暢。

6吋碳化矽晶圓
6吋碳化矽晶圓

由於碳化矽需要在2000°C以上高溫(矽晶僅需在1500°C),以及350MPa以上才能達成。若透過添加一些特殊的助燒劑,或者氣體沉積的方式,則可使碳化矽燒成溫度降到2000°C左右,且在常壓就能進行。

依據目前的矽晶業者的生產情況,一般而言,生產8吋的矽晶棒,需要約2天半的時間來拉晶,6吋的矽晶棒則需要約一天。接著,待晶棒冷卻之後,再進行晶圓的切片和研磨。

至於碳化矽晶圓,光長晶的時間,就約需要7至10天,而且生成的高度可能只有幾吋而已(矽晶棒可達1至2米以上),再加上後續的加工製程也因為硬度的影響而相對困難,因此其產能十分有限,品質也不穩定。

「由於碳化矽的生產瓶頸尚未解決,原料晶柱的品質不穩定,造成整體市場無法大規模普及。」瀚天天成電子科技銷售副總裁司馬良亮,一語點出目前的市場困境。

司馬良亮表示,相較於矽晶,碳化矽的功能性更好,在導熱、延展性和導電性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投入的業者也很多。但幾年過去,市場規模依舊十分有限,並沒有出現大的進展,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原料晶柱的品質不穩定,造成沒有足夠的晶圓來供應市場。

「只要長晶過程中的溫度和壓力有一些失誤,那好幾天的心血可能就都會為烏有。」司馬良亮說。

目前全球僅約有三、四家業者(Cree、Norstel、新日鐵住金等)能提供穩定的產量。中國雖然已著手自產,但在品質方面尚未能趕上美日,因此全球的產能仍十分有限,目前市場也仍是處於短缺的狀況。

碳化矽元件的市場發展關鍵:晶圓製造

低耗能、小型化 碳化矽的時代新使命

關鍵字: 碳化矽  瀚天天成 
相關新聞
工研院攜手大南方產業 搶進功率半導體與氫應用商機
博世2023年度營收、獲利逆勢成長 歸功交通及工業事業群貢獻
英飛凌與Wolfspeed擴展碳化矽6 吋晶圓供應協定
博格華納採用ST碳化矽 為Volvo新電動車設計Viper功率模組
工研院、筑波攜手德山 串起半導體碳化矽產業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 最佳化大量低複雜度PCB測試的生產效率策略
» 公共顯示技術邁向新變革
» 大眾與分眾顯示技術與應用
» 掌握多軸機器人技術:逐步指南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83.22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