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難以預測的科技新世代,企業總在不斷尋找合適的方法生存,不論產業或政府,同樣都面臨著龐大的競爭壓力。面對這一個難題,數字王國董事會主席周永明則提出建議,認為台灣應向以色列與瑞士借鏡,以做出「小而精」的目標價值邁進。
|
數字王國董事會主席周永明分享至他國閱歷的看法。認為以色列與瑞士跟台灣的條件相似,是最適合台灣產業發展的模式。 |
過去周永明擔任宏達電執行長,宏達電曾被稱為台灣品牌之光,從代工廠成功轉型為全球知名智慧型手機品牌,甚至一度可與iPhone互別苗頭。周永明是HTC輝煌時期的重要功臣,一路看透整個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大起大落,且在宏達電二十年的時間裡,周永明跟微軟、Google、亞馬遜等大企業都有合作,可以說對於全球科技產業的脈動有相當豐富的經驗與見解。
台灣在現在這波產業轉型浪潮下究竟該怎麼走下去?在工研院資通訊科技日(ITRI ICT TechDay)的會中,周永明難得對外公開分享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像美國或中國,市場規模龐大,顯而易見其發展模式並不適用於台灣;而德國與日本等以技術擅長的製造強國,台灣則需向其好好學習。而至於台灣,則是最適合以色列或瑞士的發展模式!
包括整個產業的型態以及人才,台灣甚至跟以色列一樣幾乎沒有市場,但以色列的做法,卻是將美國當作自己的市場來經營。周永明觀察,台灣人才輩出,甚至硬體製造技術能做到比以色列更好的水準,各方條件都可一較高下,但這兩者差別在於,台灣後勁不足,鮮少能在最後將產品成功推出市場量化,也缺乏文化跟環境,在產品製造出來後,推銷至市場成為一個「品牌」。
「台灣不見得缺錢投資,差別在於企業願不願意投資!」周永明進一步表示。他認為,企業不願意拿錢的原因,或許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這些新創公司無法給企業一個具體的未來發展策略,反讓企業抱持遲疑的態度,進而降低投資意願。前端製造技術人才台灣從不缺,但真正缺乏的是後端打通市場門路的行銷人才。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在會中也表示,台灣每年送往海外培訓的人才當中,行銷方面的人才是相對較缺乏的。即便技術再厲害、產品再酷炫,沒有專人負責推銷,也難以走出既有市場拓展至海外,因此,現階段台灣應加強軟硬技術人才的整合。
接著周永明再以瑞士舉例。他認為,瑞士國土跟台灣一樣,都是屬於比較小的,但卻小而精悍,擁有自己的品牌與特殊的工藝技法,甚至產品向來都是「Made by themselves」。舉例來說,日本的手錶工藝同樣不俗,但瑞士至今仍牢牢掌握最核心的工藝技術,只因它一直都將這份核心技術完整保留在瑞士當地,從不外流,也因此才能創造瑞士品牌的獨樹一格。
周永明認為,為了量化、降低成本,台灣產業往往因此破壞原有的價值,反而削弱自己的競爭力,不乏借鏡瑞士產業,精進台灣產業的核心技術,思考價值的根本。論代工,如今中國大陸不見得拚不過台灣,總有一天這些技術或許會被取代,而價值才是未來能夠一較高下的重要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