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儲能系統檢測中心開幕啟用 助提升電網韌性與產業發展 (2024.12.17)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位於新竹科學園銅鑼園區的國家儲能系統檢測中心近日開幕暨啟用。「國家儲能系統檢測中心」啟用後,將成為在台最大儲能系統安全檢測試驗室,已完成防火、燃燒、震動及環境等試驗室建置,擁有最完整檢測項目,並具備360 kW/360 kWh儲能系統安全試驗能量的規模 |
|
臺科大70位教授躋身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2024.09.27) 根據史丹佛大學近期最新公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共有54位教授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3)」,而在「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則有44位教授榜上有名 |
|
AI引領科學園區上半年營收創新高 南部園區成長亮眼 (2024.09.26) 受惠AI熱潮及國際半導體供應鏈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國科會近日宣布北中南3大科學園區今(2024)年上半年營業額年成長19.67%,創下2兆1,590億元新高;總貿易額年成長30.35%達2兆5,930億元,其中出口額年成長45.23%達1兆6,102億元亦創新高 |
|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履新 整合資源建構國際級科技策略智庫 (2024.08.26)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交接典禮於今(26)日舉行,由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黃錫瑜接任。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觀禮致詞時表示,感謝前主任林博文過去四年的努力付出,並期勉黃主任能繼續帶領科政中心發揮國家級科技政策研究智庫的角色,支援國科會及相關部會的科技政策規劃 |
|
宜鼎二期研發製造中心正式啟用 以AI為技術核心 (2024.07.01) 宜鼎國際(Innodisk)今日正式啟用位於宜蘭的全球研發製造中心二期廠區。回應邊緣AI浪潮下的龐大市場需求與動能,宜鼎將二廠打造為集團的AI核心基地,由一廠工控儲存與擴充模組的定位向外擴張,圍繞「AI加速、視覺驅動、客製整合」三大技術核心,讓集團邊緣AI軟硬整合涵蓋的層面更加完備 |
|
虛擬電廠供應鏈成關鍵 (2024.05.29) 因應目前台電已虧損連連,未來若還想透過儲能穩定電網,勢必要強化如虛擬電廠產業鏈等,才能真正實現永續維運。 |
|
亞東工業氣體司馬庫斯廠落成 強化在台半導體材料供應鏈韌性 (2024.03.12) 亞東工業氣體於竹科舉辦司馬庫斯廠落成典禮,大幅拓展電子級氣體供應量能,並透過創新科技,降低單位碳排放量。亞東工業氣體在台深耕逾38年,長期以高品質之工業氣體、特殊氣體與先進材料,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 |
|
2023年科學園區營收3.9兆元創次高紀錄 較前年衰退7.56% (2024.03.11) 國科會於今(11)日召開「科學園區2023年營運記者會」,會中指出,科學園區2023年營業額達3兆9,439億元,較2022年衰退7.56%,整體營收仍為歷年次高;總貿易額達4兆4,264億元,較去年衰退7.91%;另園區就業人數持平為32萬2,936人 |
|
國科會核准科學園區投資案 德商易格斯進駐中科拔頭籌 (2024.02.02) 趕在春節農曆年前,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科學園區審議會召開第14次會議中,共計通過總金額約N.T.220.32億元的7件投資案。包括精密機械業者台灣易格斯公司 |
|
致力實踐永續經營 旺宏獲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 (2023.11.30) 旺宏電子今日宣布,獲頒第19屆「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其推動永續智慧製造,並深耕科技人才培育及環境友善工程,更以2050淨零排放政策為目標,採用科學方法擬定節能減碳策略且長年落實 |
|
竹科擴大用地 延伸桃竹苗產業儲備區域 (2023.11.06) 國科會攜手經濟部等部會,持續規劃以竹科往南北延伸,盤點桃竹苗地區產業儲備用地,並協調水、電、交通等基礎佈建。以科學園區為我國產業數位轉型及研發創新的樞紐,驅動產業園區及其產業創新,以晶片半導體及生成式AI等,發展食醫(衣)住行育樂生活科技相關的創新應用,帶動全產業創新 |
|
科技帶來正能量 智慧防災安全更安心 (2023.10.26) 隨著新興科技崛起,智慧防災技術與應用也蓬勃發展。等新興智慧科技有助消防救災、預防工安意外、造福智慧城市、強化環安管理,有效提升防救災能力,並能大幅降低意外發生率及災損 |
|
國輻中心光源啟用30週年 特有科技力成為台灣光源先鋒 (2023.10.23)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今(23)日舉行「光源啟用30週年」慶祝活動。多位產官學研界知名貴賓均出席活動,共同見證台灣同步輻射發展的萌芽、茁壯與綻放。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致詞表示 |
|
金屬中心籌組跨域整合 醫材CDMO表面處理技術產業聯盟成立 (2023.10.11) 金屬中心於高雄路竹科學園區舉辦「醫療器材CDMO表面處理技術」聯盟成立大會,由金屬中心鏈結椎間植入物醫材廠寶億生技、傑奎科技;微創手術醫材廠科脈生技;骨科醫材廠鴻君科技;齒科醫材廠台灣植體科技、皇亮生醫科技;表面處理廠德創奈米科技等產研各界聚集籌組成立 |
|
科學園區2023年上半年營收達1.8兆元 較去年衰退11.95% (2023.09.27) 國科會三大科學園區今(27)日召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學園區2023年上半年營運暨減碳績優獎頒獎記者會」。會中表示,因全球通貨膨脹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需求不振,園區2023年上半年營業額1兆8,04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448億元,衰退11.95%,惟仍為歷年次高 |
|
2050淨零轉型倒數一萬日 工研院攜手南台灣產業預見永續商機 (2023.08.17) 迎接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正式進入倒數一萬天!在經濟部支持下,工研院今(16)日於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2023預見永續新商機 南台灣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串聯產官學研25位專家及11家公協會能量,提出淨零排放趨勢下的創新應用、探索發展契機 |
|
臺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起運 預計9月發射升空 (2023.07.16) 臺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衛星「獵風者衛星」,14日自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往法屬圭亞那,預計今年9月自圭亞那太空中心(CSG)搭乘亞利安公司(Arianespace)的Vega火箭升空。
獵風者衛星今日上午自新竹科學園區的國家太空中心起運前往桃園國際機場 |
|
Silicon Labs擴大新竹辦公室 強化在地供應鏈服務 (2023.06.28) Silicon Labs(芯科科技)展開全球布局兩大策略,擴大喬遷具營運策略位置之新竹辦公室至半導體聚落重鎮台元科技園區;同時Silicon Labs波士頓辦公室亦設立全新Connectivity Lab,為物聯網設備製造商模擬真實世界的操作性和連線性測試,充份展現對於整體生態系統夥伴更完善的服務承諾 |
|
2023科學探究競賽冠軍出爐 競技實作展現多元科學力 (2023.06.19) 「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日前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進行決賽暨頒獎典禮。該競賽從2014年起舉辦已邁入第十屆,這場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多方共同主辦的競賽 |
|
晶圓儲運自動化先行 (2023.04.21) 回顧自2019年以來,受到中美科技戰加劇、後疫時期供應鏈瓶頸,讓台積電也不得不陸續擴大在台灣及美、日等地設廠投資,並看好上下游設備與零組件、系統供應鏈榮景,又以能切入後段晶圓儲運自動化系統者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