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金融風暴爆發的初期,許多的企業都紛紛提出了因應之道,其中裁員與降低產能是最主要的因應措施。而在縮衣節食之際,多家企業也強調,將不會停止研發工作,要以創新來對抗不景氣。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假若一家企業連最基本的生存問題都無法處理,哪裡來的氣力還去做看不到獲利的「創新」工作。

/news/2009/05/03/2157214264.jpg

而在所有的問題之前,我們應該要先來釐清一下創新的目的何在,因為這是所有事情的根源。

如果不去細談,很多人都以為創新與研發是同一件事。但其實這兩者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所謂的創新是Innovation,而研發指的是Research & Design;創新幾乎是一種革新,提出一種顛覆過去與現在的全新事物;至於研發時常是有針對性的,都是以特定的目的與技術進行更進一步的發展與探索。所以在層次上,創新是形而上的概念,而研發則是形而下的實務工作。所以我們可以說,有研發不見得有創新,但有創新就一定要有研發。

而換到企業營運的方向來看,企業的營運一定是以達成獲利為目標,為了達成此目標,就必須增加銷售並打敗競爭者。簡單的說,就是增加「競爭力」。也因此,對企業體而言,所謂的創新指的通常就是提升競爭力,目的是為維持企業經營。但這樣的說法並不太符合創新的本意,因為絕大多數的企業「創新」並沒有提出一個革新、或者顛覆傳統的作法,有的僅是在既有的技術與產品上做改進,嚴格說起來,這比較接近是「升級」的概念,而升級所帶來的收益十分有限。真正的創新並不存在於多數的企業之中。

那麼為何多數的企業都無法提出創新的產品或者營運模式呢?這恐怕也是一味追求競爭力所造的孽。原因是多數的企業組織架構裡,並不設置從事創新的單位,而一般所謂的研發部門,所進行的工作也僅是改良產品效能,或者研發「下一代」的產品,對於提出跳脫三界之外的思維並不感興趣。這原因也是非常的合情合理,就是創新並不等同獲利,與其弄出一個不著邊際的產品,還不如專注在當前穩固的事業上,讓它更精緻、更具價格優勢,這絕對是經營者的第一選擇。

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在當前的金融風暴下,若有企業欲積極從事創新,或者聲稱想利用創新來打敗不景氣恐怕是欲振乏力。原因是創新這件事本身應該跟企業的營運有某一程度的脫鉤,否則企業一但面臨營運困境時,要存活況且不易了,還要再從中去分力來加強創新,這個做法就有點緣木求魚了。

著名的國際大廠德州儀器(TI)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模範。他們的首席科學家方進(Gene A. Frantz)就完全不負責TI的營運,TI的獲利狀況他一點也不需擔心。他很理直氣壯的說:「他們不需要我」。而他唯一要忙的就是發想一些在目前看來完全不切實際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很可能會在未來改寫人類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