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評析]面對紫光 看聯發科的困境與可能
 

【CTIMES/SmartAuto 姚嘉洋 報導】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5299】

最近科技產業最為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中資投資半導體的議題,其中像是紫光願意向聯發科談合作(在這邊有不少媒體定義為投資入股聯發科),以及紫光入股國內第二與第三大的封測廠。

/news/2015/12/17/1716150000S.jpg

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近期有一派學者反對中資投資IC設計的新聞,其後續新聞與討論,在網路上瘋狂延燒。也許我們可以先冷靜地思考一個課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還是紫光入股聯發科?命題不同,切入的角度與論證方式,多少也會有差異。在這邊,我們先以紫光入股聯發科為命題,簡單討論聯發科是否真的需要紫光的投資或是其他形式的合作?

在產業界或是在媒體圈,我們都很清楚聯發科將高通視為頭號競爭對手,尤其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更遑論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雙方近年來的交手更是大家所關注的課題。根據IC Insights的統計,高通自2015年的Q1至Q3的營收數字分為:4,434、3,853與3,429百萬美元,而聯發科的數字則為:1,506、1,528與1,757百萬美元。

高通的營收數字的確出現明顯的下滑,聯發科則是有不小的成長,但是雙方之間仍有不小的差異。高通的每季營收都是聯發科的兩倍左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在智慧型手機的戰場上,撇除蘋果不談,三星在應用處理器的使用上,除了自家開發的之外,也會適量地採用高通的解決方案。位居第三名至第十名的手機業者的旗艦機種,也幾乎是清一色的採用高通的應用處理器。這邊再引用波士頓顧問集團的數字,自2014至2019年,智慧型手機的ASP(平均銷售價格)將衰退4%,但身為全球最大的矽智財供應商ARM卻也明確表示,雖然ASP在下滑,但旗艦級或是高階手機並沒有看到價格鬆動的現象。

簡單敘述了聯發科的競爭對手與整體市場狀況後,聯發科所面臨的問題在於,高階手機仍然無法打進其供應鏈,在中低階市場也必須面對高通與中國處理器業者的競爭,更別說華為旗下的海思科技也推出了自有處理器來滿足華為手機設計上的需求。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ASP也正在下滑。而Gartner近期對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佔率排名(2015年第三季),扣除三星與蘋果,前三名分為華為、聯想與小米,市佔率合計為17.5%。

過去聯發科自山寨機時代以來,在中國打下相當深厚的基礎。在中國開始力行半導體國產化的政策後,紫光的出面向聯發科喊話,背後又有其中國政府的資金在,不管是入股或是其他形式的合作也好,再加上整個市場情勢等諸多因素,我們用聯發科是站在「被動」甚至是「挨打」的地位來形容,亦不為過。

「即便,聯發科的技術實力居於展訊與銳迪科之上。」

空有技術,卻無市場,最後還是死路一條,當年的爾必達,或許就是個不錯的例子,可以看得出來,聯發科的確面臨相當嚴峻的情勢,或許這也是蔡明介願意點頭跟紫光談合作的可能,考量到市場問題,聯發科沒有其他的選項。蔡明介若斷然拒絕,紫光不惜用背後龐大的資金採取流血價格戰,迫使聯發科退出中國市場,也並非不是不可能,畢竟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不過幾年的光景,就已經進入了成熟期,紫光擁有天時(中國政策)、地利(廣大內需市場)與人和(展訊與銳迪科),蔡明介的釋出善意,多少也為聯發科留了一條後路可走。

短期來看,聯發科被迫與紫光合作,實乃必然的方向,除非聯發科打算跟紫光正面開戰,如果聯發科手頭沒有現金,那麼我們的政府或是人民願意借錢給聯發科嗎?若是考量持有股份或是經營權,蔡明介的確可以思考增加手頭的股份,以確保經營權不被紫光所把持。但對蔡明介而言,手上若握有的股份過高,是否也有風險,恐怕也是他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

長期而言,由於全球5G標準即將在2017年大致抵定,聯發科是否有辦法在這當中,取得關鍵技術或是智財,進而取得制空權,以便與大陸市場以平起平坐的姿態進行商業談判。別忘了,高通才宣布晶片與智財部門並沒有打算分拆的打算,這意味著無線通訊IP的確擁有一定的吸引力。倘若聯發科也能效法高通正確的策略,或許聯發科才能在中國市場取得優勢空間。

關鍵字: 智慧型手機  應用處理器  ASP  ARM  紫光  Qualcomm(高通聯發科  華為 
相關新聞
松下汽車系統與Arm合作標準化軟體定義車輛 加快開發週期
2024 Arm科技論壇台北展開 推動建構運算未來的人工智慧革命
高通推出工業級IQ系列產品和物聯網解決方案框架
聯發科發表3奈米天璣9400旗艦5G晶片 採用Arm v9.2 CPU架構
說比做容易? 解析高通意圖併購英特爾背後的深謀與算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 STM32WBA系列推動物聯網發展 多協定無線連接成效率關鍵
» 以協助因應AI永無止盡的能源需求為使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0.253.5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