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漢諾威工業展的展區內,四處可見關於工業4.0(Industry 4.0)的標語,而多場的論壇與課程也直接以工業4.0為主題,可見工業4.0絕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發展藍圖。但令人好奇的是,德國正在進行的工業4.0,與台灣所理解的是不是有所落差?
|
/news/2017/04/26/0327276290S.jpg |
先以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發言來看。她說:「工業4.0不只是關於IT和軟體,而是要涵蓋所有最基礎的設施,包含傳統的機械與製造;如果只是談科技,那就不是對的方向。」
這段話發人省思。再對照台灣目前的方向來看,我們可能太科技了點,似乎漏掉了最關鍵的根本,也就是基礎建設與傳統製造,他們的角色太少被彰顯。現在台灣許多名為工業4.0的種種名堂裡,常常都是只有IT和科技,那些基礎的部分,都不知道去哪裡了。
至於實作的部分,同樣令人驚訝,在一場工業4.0的論壇裡,德國的專家把「科技(Technology)」放在所有實施程序裡的最後一項,也就是說,是最不重要的部分。而最優先項目是製造工廠的架構,以及商業模式,這兩項沒有搞定,後面都不要談了。
但台灣比較像是反過來做,先提出了多項科技與解決方案,再希望製造工廠來採用。也不是說這樣一定行不通,但的的確確可能會陷入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最終沒有產生智慧製造或數位工廠所應當有的價值。
那智慧製造的價值是什麼?這個問題就有待所有的從業者,企業主與政府政策規劃單位一同思考和溝通,共同提出一個屬於大家的願景,而不是只流於追求利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