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電源電池管理
科技
典故
只有互助合作才能雙贏——從USB2.0沿革談起

USB的沿革歷史充滿曲折,其中各大廠商從本位主義的相互對抗,到嘗盡深刻教訓後的Wintel合作,能否給予後進有意「彼可取而代之」者一些深思與反省?
[能量採集(3)]儲存行走能量的SolePower鞋墊 (2013.06.15)
將人類自身運動的能量轉化為電力,一直是能量採集技術的一項熱門應用。現在,消費市場即將出現可商品化的成熟技術。一家名為SolePower的公司不久前在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啟動了一項專案
[白皮書]如何處理高電壓輸入卻不損失SNR (2013.06.13)
要找到能和類比輸入範圍一致,同時具有適量輸入、大小符合所需和正確採樣速度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DC)往往相當困難。特別是系統設計師在採用寬電壓波動時,要考慮到縮小驅動ADC滿量程的輸入訊號將大幅降低訊號雜訊比(SNR)
[能量採集(2)]電源挑戰:如何提升能量轉換效率? (2013.06.13)
在開發採用能量採集技術的系統之前,必須先思考兩個主要問題:哪一種能量採集技術最為合適?以及如何提升能量轉換效率? 對能量採集系統而言,電源管理能力至關重要
[能量採集(1)]打造隨手可得的「微型綠能」 (2013.06.12)
為了擺脫纜線的束縛,從佈線以及更換電池和充電的煩惱中解脫而出,「自發電」技術一直是近代工程師們追求的目標。經過長久的努力,能量採集(Energy Harvesting)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
MIC:四大前瞻技術報乎你知 (2013.06.10)
根據資策會MIC數據統計,2012年全球通訊設備集服務總產值達2.43兆美元(台幣72.9兆元),預計在行動通訊設備以及服務需求持續高漲的情況下,預計2013年總產值將可達2.58兆美元,相較於2012年成長6.1%
[Computex]USB IF:USB 3.0高速傳輸、影音串流、充電一次搞定 (2013.06.05)
USB對於現代人而言已經是再熟悉不過的標準協定之資料傳輸連接埠,隨著USB版本一路從1.0變革到現今的USB 3.0,除了加快介面傳輸速度之外,充電電力大幅提昇、影音串流更是兩大重點,得以讓所有支援USB Power Delivery連接埠的電子裝置設備,都能夠透過USB傳輸線進行多設備同時充電,完全拋棄電子設備所隨附的電源變壓充電器
[Computex]Intel:加速往行動裝置設備、LTE發展 (2013.06.04)
這幾年開始重視行動領域市場的Intel,為了表示決戰行動裝置陣營的決心,於Computex 2013國際電腦展上宣布將針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LTE加速發展,同時公開展示自家Silvermont、Bay Trail以及Merrifield Atom SoC,強調二合一裝置新概念熱潮將會帶給使用者行動運算新體驗
[Computex]無線充電當道 Qi成市場領頭羊 (2013.06.03)
無線充電產品正式邁入實際商用化階段,無線充電聯盟(WPC)藉由此次2013 Computex台北電腦展的機會,展出多款採用 Qi標準的產品,正式宣告無線充電已經堂而皇之邁入消費市場的行列,並持續擴大其應用領域
雙模無線充電雖是趨勢 但仍欠東風 (2013.05.29)
隨著行動裝置設備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後,人手多機(行動裝置設備)的景象亦不再是新鮮事,為了能夠讓使用者在解決充電這件事上頭可以更加便利,且能擺脫傳統有線充電的束縛,無線充電技術更顯得其存在的必要,然而安全性以及技術標準選擇仍是最大問題
實現定位感知 Geofence高耗電有解 (2013.05.29)
GPS定位服務已深入消費者的生活中,但對於定位精度及LBS的應用,則仍有很大的進展空間。目前較受注目的是創新的定位感知(Location-aware) 服務,其背後的關鍵技術則稱為地理圍欄(Geofence)功能
高效能馬達關鍵技術研討會(上) (2013.05.28)
台灣生產的馬達中,有多項產品產量佔世界第一,在全球巿場佔有一席之地。台灣馬達相關產業勢必要加速提升自身技術,革新產品的設計與製造能力,並趁勢趕上這一波馬達能效變革的龐大商機
[WOW]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發電! (2013.05.10)
幾百萬年的進化,讓植物成為這個地球上對“太陽能”利用率最大的生物,很多研究都朝人工模擬光合作用這個方向進行開發,例如:人造樹葉。目前喬治亞大學有個和人造樹葉不一樣的研究
無線充電技術優劣分析:磁感應vs磁共振 (2013.05.06)
無線充電技術已經成為今年關注度最高的技術之一。 但究竟哪一種無線電源技術是最理想的充電方案? 試著去瞭解不同技術間的差異,才能針對應用選擇正確的方案。
非侵入式充電系統可直接為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2013.04.24)
麻省理工學院葡萄牙計畫(MIT Portugal Program)的博士研究生Antonio Abreu開發出一種非侵入式電池充電系統,據稱能為植入人體內的心臟起搏器、去顫器、電子心臟等設備以非侵入式方式充電,延長這些設備的使用時間,並減少病患的手術次數
Palo Alto牙膏型電池 電量增20% (2013.04.22)
據經濟學人最新報導指出,隸屬於Xeror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發展出一種可將電池應用到的有機材料製成糊狀物質的技術,再利用類似擠牙膏的方式將糊狀物質擠壓按特定方式排列,以製作出充電電池,這可讓新款電池比傳統電池多出1/5的蓄電量
PMA:無線充電技術標準換我發威! (2013.04.19)
隨著數位產品不斷強調輕薄化,產品開發商除了要絞盡腦汁開發出時尚兼具輕薄的產品,還必須從線材配件上開始著手。為了要免除充電線材的糾纏,無線充電技術在這一年發展的速度相當快
Yi Cui:奈米技術讓紙、紡織品都可供電 (2013.04.16)
電池續航力一向是ICT產品設計的最大挑戰,今日(4/15)Globalpress邀請來自Stanford University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教授Yi Cui,針對奈米技術與未來電池發展深入探討。Yi Cui認為,隨著奈米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將可藉由碳原子構成的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大量供給電能,以供應不同電子設備使用
鴻海鎖定日本太陽電池市場 (2013.04.11)
鴻海在日本的太陽能面板代工生產即將開始。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鴻海已經接觸日本國內的大型太陽電池製造商及零件商,快的話明年中旬在日本的代工生產事業就會開始
歐美日太陽能技術競賽兩大重點 (2013.04.10)
由於歐洲對太陽能的需求不振,壓縮了製造商的利潤,促使歐美太陽能製造商挾帶技術進攻亞洲市場,特別是日本市場。日本的太陽能電池市場在今年的成長備受期待,有望位居全球第三位
電動車行駛中可無線充電! (2013.03.25)
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發表了行駛中也能充電的純電動汽車無線供電技術,該大學電氣電子資訊工程系波動工學研究室教授大平孝認為,如果鐵路實現電氣化的發展歷程也適用於汽車,那麼純電動汽車應可做到從外部供電,不僅省去充電的麻煩,也不需要額外增加充電電池等配備

  十大熱門新聞
1 光陽與東華大學合作 打造東台灣首座RE100綠能電池交換站
2 宏碁持續布局儲能產業 投資磷酸鋰鐵電芯大廠長利科技
3 Fluence:太陽能結合電池儲能 加速綠能普及腳步
4 新望PrimeVOLT參與友達能源合作 推進台灣太陽能產業發展
5 崑大攜手企業實踐ESG 推動智慧能源學院暨儲能人才培育計畫
6 Fluence與東元合作打造台電儲能指標案 龍潭儲能系統正式啟用
7 格斯科技研發電動車負極材料新突破 接軌鋰電池國際供應鏈布局
8 Fluence成立台灣富安能源 加速實踐台灣能源轉型
9 英飛凌12A和20A同步降壓型穩壓器 可滿足伺服器與電信市場需求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