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Hpc
科技
典故
只有互助合作才能雙贏——從USB2.0沿革談起

USB的沿革歷史充滿曲折,其中各大廠商從本位主義的相互對抗,到嘗盡深刻教訓後的Wintel合作,能否給予後進有意「彼可取而代之」者一些深思與反省?
AMD先進遊戲顯示卡 採用RDNA 3架構與小晶片設計 (2022.11.07)
AMD發表全新AMD Radeon RX 7900 XTX以及Radeon RX 7900 XT顯示卡,採用新一代高效能和高能源效率的AMD RDNA 3架構打造。延續極為成功基於AMD Zen架構的AMD Ryzen小晶片處理器,新款顯示卡為全球首款採用AMD先進小晶片設計(chiplet)的遊戲顯示卡,提供效能與能源效率,讓玩家能以高更新率在4K及以上的解析度運行要求最嚴苛的遊戲
Omdia:2022年全球MPU市場營收下滑8% (2022.11.07)
全球科技產業研調機構 Omdia 預測 2022 年微處理器(MPU)整體市場營收為 710 億美元,由於 PC 端高庫存壓力持續、且受到消費需求減弱及通貨膨脹影響,市場營收預計將較去年減少約 60 億美元,下滑 8%
富士通與中原大學合作 成立量子計算中心 (2022.11.03)
為加速研發次世代量子運算技術,迎接量子科技新世代,台灣富士通加入行政院科技部量子計畫,於2022年11月1日起提供富士通量子啟發式運算技術Digital Annealer數位退火服務
趨勢科技:生物辨識可能成為元宇宙的資安罩門 (2022.10.27)
趨勢科技發布一份最新報告,警告生物特徵資料外洩問題可能會為社群、線上遊戲及元宇宙等各種數位情境帶來嚴重的認證風險。 趨勢科技基礎架構策略副總裁 Bill Malik 指出:「生物辨識技術被某些人推崇為比密碼辨識還安全且更容易使用的替代方案
英特爾致力實踐從邊緣到資料中心的永續價值 (2022.09.29)
隨著雲端應用深入人們日常生活,全球對於資料中心運算能力的渴望與日俱增。英特爾身為全球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的頂尖供應商之一,小至晶片、平台,大到機櫃與整個資料中心,引領生態系廠商攜手合作並逐步實踐資料中心永續營運
AMD新款嵌入式處理器 為常時在線儲存與網路連結提供更高效能 (2022.09.28)
AMD推出Ryzen V3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將高效能Zen 3核心加入V系列產品組合,從而為廣泛的儲存和網路連結系統應用提供可靠及可擴展的處理效能。與AMD Ryzen V1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相比
英特爾發表第13代Intel Core處理器與多款最新解決方案 (2022.09.28)
「Intel Open House 2022」於今日正式開展,並同時發表第13代Intel Core桌上型處理器,與多款Z790晶片組主機板,而搭載第13代Intel Core桌上型處理器的新世代桌上型電腦,以及Intel vPro、Intel Evo、Intel NUC與Thunderbolt、Wi-Fi 6E、Killer Wi Fi、Bluetooth LE Audio等各項技術與解決方案也同時發表,與會者能第一時間近距離體驗英特爾平台的最新技術
英特爾:解決世界問題的最佳方式-支持開放生態系 (2022.09.23)
科技有能力解決世界上最大的挑戰。即便遇到單一公司或架構無法解決的問題,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必將繼續堅持下去。 英特爾公司資深副總裁暨技術長Greg Lavender指出,英特爾的基礎作法是培養一個開放的生態系
高通啟用南台灣創新中心 以支持產業與新創生態系 (2022.09.21)
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 Incorporated)在台深耕多年,致力以創新科技加速社會與產業數位轉型。近來更積極攜手合作夥伴佈局南台灣,成果豐碩。該公司宣布將於高雄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啟用「高通南台灣創新中心」(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Southern Taiwan),以支持產業與新創生態系;並與高雄展覽館簽訂合作備忘錄,加速5G垂直應用落地商用
AMD最佳化每瓦繪圖效能 為遊戲玩家帶來更大益處 (2022.09.20)
為了因應能源效率設計的艱鉅挑戰,AMD致力於將其繪圖技術持續推升每瓦效能以達到更大優勢,並持續致力提供更高水平的遊戲效能。 更節能的繪圖解決方案能為玩家帶來極大益處,不僅能降低發熱,更讓使用者無需安裝體積龐大的散熱配備,即可大幅減少運轉時的噪音
AMD與資料中心合作夥伴共同展現強勁成長動能 (2022.09.16)
隨著資料中心的運算力需求日益增長,高效能運算(HPC)、雲端以及企業級客戶需要更高的效能與效率,以更快地完成更多工作負載。AMD在台北舉辦「AMD Datacenter Solutions Day」
Ansys和AMD合作 將大型機械結構模型模擬速度提升6倍 (2022.08.26)
Ansys 宣布,Ansys Mechanical是首批支援AMD Instinct加速器的 (AMD最新資料中心GPU) 商用有限元素分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程式。AMD Instinct加速器旨在為資料中心和超級電腦提供效能,幫助解決世界上最複雜的難題
萊迪思推出專為汽車應用優化的CertusPro-NX FPGA (2022.08.24)
萊迪思半導體推出經優化的CertusPro-NX系列通用型FPGA,以支援汽車和溫度範圍更廣的應用。這些新元件擁有車用級特性、AEC-Q100認證、和CertusPro-NX FPGA系列產品的低功耗、高效能和小尺寸
NVIDIA Jetson AGX Orin 32GB生產模組開始供貨 (2022.08.04)
對開發人員與企業來說,想要將新的人工智慧 (AI) 及機器人應用和產品推向市場,或支援現有的應用和產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已開始供貨的 NVIDIA Jetson AGX Orin 32GB 生產模組,能協助開發人員及企業解決這個難題
Diodes推出支援全新PCIe 5.0協定的產品組合 (2022.07.12)
全新PCI Express (PCIe) 5.0協定在未來能夠大幅增加可用頻寬,有助於各種運算設備和資料儲存基礎架構,這也讓確保訊號完整性及減少損失的技術變得重要。Diodes公司推出支援全新PCIe 5.0協定的多樣產品組合
AWS宣佈成立量子網路中心 邁向量子運算新里程 (2022.07.07)
AWS宣佈成立AWS量子網路中心(Amazon Center for Quantum Networking,CQN),致力於解決量子運算在基礎科學和工程方面的挑戰,並為量子網路開發新的硬體、軟體和應用。AWS量子網路中心為AWS在量子運算領域豎立一個嶄新的里程碑,並將以量子運算中心和AWS量子解決方案實驗室為基礎,進一步推動量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
Intel Arc A380顯示卡問世 將次世代技術帶向主流玩家 (2022.06.15)
英特爾宣布推出Intel Arc A380圖形處理器(GPU),這是Arc A3系列桌上型顯示卡的首款產品,提供主流玩家和內容創作者一個全新選擇,並具備最新款遊戲所需的6GB GDDR6記憶體容量
AMD推動新成長策略 瞄準高效能與自行調適運算解決方案市場 (2022.06.14)
AMD在財務分析師大會上,概述推動新一階段成長的策略,著手擴展高效能與自行調適運算產品陣容,涵蓋資料中心、嵌入式、客戶端以及遊戲市場。 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表示,從雲端與PC到通訊與智慧終端,AMD的高效能和自行調適運算解決方案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塑造幾乎所有服務和產品的功能,定義著未來運算的面貌
AMD擴大高效能運算研究基金 助力研究人員解決全球艱鉅挑戰 (2022.06.02)
AMD擴大高效能運算研究基金(HPC Fund)規模,增加7 petaflops運算力以協助全球研究人員解決當今社會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此外,AMD宣布AMD高效能運算研究基金將結合賽靈思異質加速運算叢集(HACC)計畫
AMD加速器為微軟Azure大規模AI訓練挹注動能 (2022.05.30)
AMD與微軟延續在雲端方面的合作,微軟採用AMD Instinct MI200加速器運行大規模AI訓練工作負載。此外,微軟亦宣布與PyTorch Core團隊以及AMD資料中心軟體團隊密切合作,為在Microsoft Azure運行PyTorch的客戶著手優化效能與開發者體驗,確保開發者的PyTorch專案能發揮AMD Instinct加速器的效能與各項功能

  十大熱門新聞
1 AMD公佈2023年第2季財務報告 AI相關業務洽談增長7倍
2 Insilico Medicine利用生成式AI加速藥物發現
3 AMD闡述推動創新機密運算領先雲端方案之技術細節
4 AMD發布ROCm 5.6開放軟體平台 可為AI帶來最佳化效能
5 Arm架構晶片累計出貨量超過2500億片 已成為各類裝置的大腦
6 英特爾2023 Intel Innovation:加速AI與安全性的匯流
7 安立知5G基地台模擬器整合SPEAG DASY8-3D V1.4 5G測試系統
8 英特爾加速推動HPC和AI技術 投入科學研究發展
9 AMD:AI是運算的未來 為端對端基礎架構挹注動能
10 NVIDIA與夥伴合作共促擴大人工智慧工業規模應用與生態系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