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Gartner:五大個人科技 將改變未來商業模式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16年06月22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1144】

穿戴式裝置、沉浸式的虛擬(VR)與擴增實境(AR)技術、物聯網(IoT)等應用所使用的感測器,還有下一波崛起的行動應用程式,將對所有企業帶來重大衝擊。

個人科技支出規模預估可望在 2019年前每年成長2.7兆美元。
個人科技支出規模預估可望在 2019年前每年成長2.7兆美元。

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lau指出,以下五種個人科技將顛覆科技循環模式,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企業業務發展的一大重要環節:

1-沉浸式的擴充與虛擬實境

從今年以來美國消費電子展(CES)等各大科技展覽可以很明顯看出,裝置廠商和Google、微軟(Microsoft)之類的大型平台營運商,都在探索如何運用擴充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等沉浸式科技來擴大既有裝置的體驗效果(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希望從各種應用(例如頭戴式顯示器)中找出商機。

雖然在虛擬實境方面消費者採用的速度超過企業,但一般預測擴增實境將以商業應用優先。

Brian Blau表示:「無論消費性或商用環境都有很大的潛力。沉浸式使用體驗能加深職場投入程度,開啟一扇大門帶動員工改變行為模式。」

舉例來說,物流業巨頭DHL已開始利用高階穿戴式顯示器和擴增實境技術來改善倉儲作業。頭戴式顯示器(HMD)取代了手持掃描器和紙本揀貨清單,不但效率提升減少出錯,職場氣氛也更加愉悅。

2-穿戴式裝置

從頭戴式照相機與顯示器、感測器與活動追蹤器,一直到智慧鞋襪,穿戴式裝置不斷拓展人體商機的潛力。智慧手錶將成為主流,新的解決方案與平台也將帶動企業採用相關技術。

Gartner預測,2020年以前穿戴式裝置年銷售額將超過2.27億美元,高於2016年的8,800萬美元。原本笨重的外型也將有所改變,讓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而且隨著裝置逐漸有能力預期使用者的需求與需要,可用性也將有所提升。

3-個人物聯網感測器

2021年以前,每小時將賣出1百萬個全新的物聯網感測器元件。

新的裝置將為企業開啟新的商機,像是可以預測的維修需求,或是為自主式「物件」提供相關支援。Gartner預測到了2018年,有支援需求的連網「物件」數量將達到60億個。

4-虛擬個人助理和機器人程式

行動應用程式的使用狀況逐漸趨於穩定。由於使用者偏好繼續使用一些經得起考驗的應用程式,下載數量的成長已經進入高原期。

應用程式短期內不至於消失,但它們的介面將會式微,由新的互動技術所取代。Brian Blau認為,目前應用程式提供的是孤島式的獨立互動模式,但下一波重點在於整合式體驗。

未來應用程式將透過虛擬個人助理(VPA)向使用者回報,或者應用程式將完全隱匿於背景當中,介面也以一種無縫的方式整合到整體內容當中。

虛擬個人助理將成為一種重要的連結工具,讓消費者、未來甚至是企業用戶可以簡化應用程式、資料及內容的存取。企業應評估虛擬個人助理的潛力,藉此提升顧客體驗。

5-高階照相機與視覺技術

Gartner預測在2016年與2017年,照相機仍將是智慧型手機廠商取得差異化優勢的重點所在。今年的趨勢重點在於高階自動對焦、廣角鏡頭的整合,還有最重要的多鏡頭功能,可提供全新的使用體驗。

在商業用途方面有許多具有潛力的應用。舉例來說,零售據點的顧客數位助理可透過臉部與聲音辨識個人,且相關作業可橫跨各個管道及合作夥伴,是強化店內體驗的一大良機。

同時,消費者的影音消費量正處於歷史高點,尤其是在行動裝置方面。對企業來說,革命性的360度與多鏡頭照相機或許可以應用在分享虛擬顯示介面與沉浸式遠端會議,藉此改善協同作業,另一方面影音與場景分析技術則有助於解讀影音當中的意義,為內容增添更多價值。

與其將科技的消費化(consumerization)視為衝擊企業組織的一股力量,Gartner建議企業不如採取主動出擊的態度,建立一套程序來評估各種個人科技並找出其中商機,藉此改善職場流程與作業。

關鍵字: 穿戴式裝置  虛擬實境  擴增實境  VR  AR  物聯網  IoT  感測器  Gartner  DHL 
相關新聞
豪威集團發佈新一代智慧眼鏡單晶片LCOS面板 提供沉浸式體驗
AI當你的教練 清大資工團隊開發創新VR運動訓練平台
達梭系統攜手宏達電 納入VIVE Pro 2成為SOLIDWORKS合作夥伴
2030全球XR市場上看3500億美元 垂直應用成新創商機
產發署助跨界育才 打造半導體與物聯網即戰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MPLAB® Connect Configurator簡介以及GUI常用功能範
» 以協助因應AI永無止盡的能源需求為使命
» 低 IQ技術無需犧牲系統性能即可延長電池續航力
»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應用
» 運用能量產率模型 突破太陽能預測極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173.11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