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特許
科技
典故
制定無線傳輸規範的組織 - ITU

ITU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無線傳輸設施的相關規範,例如手機、飛航通訊、航海通訊、衛星通訊系統、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等無線傳輸設施,
茂基半導體於上海建立6吋晶圓廠 (2003.05.01)
日前茂基半導體在上海設立6吋晶圓生產線,茂基總經理施樹璜表示,預計2004年4月設備將可進入廠房,明年6月進行試產;茂基一期投資金額為1億9800萬美元,採用0.35微米製程,未來將在市場成熟時導入8英吋生產線
晶圓代工產能過剩問題恐在2005年浮現 (2003.04.16)
據市調公司指出,晶圓代工未來無論在高低階製程,可能都將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而目前的台積電、聯電、特許等三大晶圓廠,在市場上將遭遇更多競爭對手。 據網站Silicon Strategies引用市調公司SMA(Strategic Marketing Associates)報告指出
特許別抱上海貝嶺?雙方皆不願證實此一消息 (2003.03.31)
據外電報導,市場傳出新加坡晶圓業者特許(Chartered)將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與當地半導體業者上海貝嶺合資成立新公司,但雙方皆不願證實此一消息是否屬實,特許亦強調該公司與大陸晶圓業者中芯的合作關係沒有任何改變
上海高科技群聚效應顯現 吸引多家國際大廠進駐 (2003.03.04)
據Digitimes報導,中國大陸上海地區已經形成高科技產業群聚效應,並陸續吸引全球半導體業者在上海設立據點,從2002年底至今短短3個月內,已有多家廠商宣佈遷往上海;包括超微(AMD)、特許(Chartered)、美國國家半導體(National Semiconductor)等
中芯以低價策略量產DRAM 衝擊國內業者 (2003.01.13)
據Chinatimes報導,上海中芯國際為填補產能利用率,日前與德國DRAM廠Infineon、日本DRAM廠Elpida簽訂了技轉與代工合約,正式進軍DRAM市場。而蘇州和艦科技,也傳出將與Elpida進行技轉與代工合作,並與國內DRAM設計公司策略聯盟
中芯將透過與德儀聯盟 取得0.13微米製程技術 (2002.12.16)
據經濟日報報導,大陸晶圓代工業者上海中芯,目前正與德州儀器(TI)進行策略聯盟計畫,中芯將藉此獲得0.13微米製程的技術實力;而該公司0.18微米的製程技術,已經開始對客戶送樣
營運績效差 特許可能成為被購併對象 (2002.09.26)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新加坡晶圓代工業者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由於營運績效不佳、投資人信心消退,極有可能成為他廠購併或合併的對象。 報導指出,目前特許的狀況恰與DRAM業界的Hynix Semiconductor類似,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特許手中仍握有20億美元的現金,同時也有尚未動用的銀行貸款
2006年矽鍺可望成長率達55% (2002.09.11)
根據Silicon Strategies報導,Semico Research預計未來有更多的通訊應用產品,將朝高效率、低耗能發展,2002~2006年矽鍺(SiGe)技術需求將持續增高,矽鍺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望達到55%
2002年三大晶圓代工業者 台積電成長最大 (2002.08.26)
市調機構IC In-sights 公佈2002年最新全球晶圓代工業者排名報告,該報告以廠商2002年度預估營收為比較基準,台積電、聯電、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仍是全球前三大晶圓代工業者
三大晶圓廠競飆技術 (2002.06.13)
台積電12日宣布開發出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元件雛型,此新式互補金氧半導體(CMOS)電晶體閘長小於25奈米;聯電與Micronas簽訂五年晶圓代工協議,並取得MIPS的Amethyst核心授權;新加坡特許(Chartered)則取得Unive的混合信號輸出入矽智產元件
晶圓代工業將調漲 (2002.03.04)
代工業者指出,目前0.18微米以下高階產能明顯不足,晶圓廠除調撥0.25微米產能升級外,也加快12吋晶圓廠的量產速度,希望客戶能由8吋轉進12吋,但進度可能跟不上景氣復甦的速度
晶圓代工第四季產能見底 (2001.09.14)
新加坡商特許半導體亞太區/日本總裁吉摩(Bruno Guilmart)13日表示,目前為晶圓代工景氣底部,但還看不到推動景氣翻升的動力;特許第三季產能利用率在20%到30%間,第四季產業能見度仍低
特許半導體產能僅利用兩成 (2001.06.28)
當聯電8F廠評估暫停生產線的傳聞,還在國內半導體界引起討論之際,甫於5月22日發佈獲利警訊的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產能利用率大約只剩下二成,昨日傳出晶圓三廠將停工二週
晶圓代工價格調降與否 各業者看法分岐 (2001.05.19)
近來由於半導體產業前景充滿變數,加上目前晶片平均單價(ASP)持續下滑等因素,使得各家晶圓代工廠必須面對現實,因此降價與折讓策略不斷出籠。根據IC設計業者普遍表示
受到資訊電子庫存調節影響 聯電訂單量大幅萎縮 (2000.12.29)
聯電主管二十八日表示,根據目前訂單狀況顯示,聯電明年第一季的產能利用率約為85%,第二季預估在電腦、手機的庫存調整至一定階段後,產能利用率將可回揚至90%
晶圓代工業明年製程規劃取向各異 (2000.12.12)
在製程研發人力部署策略不同下,全球晶圓代工業者的製程藍圖已出現歧異。聯電、新加坡特許二家晶圓代工公司決定放棄○‧一五微米的製程。台積電則在○‧一五微米開發成功下,已推動多家客戶跳過○‧一八微米製程,直接轉入○‧一五微米世代

  十大熱門新聞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