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Mcu
科技
典故
制定電子商業標準協會 - OASIS

OASIS是一個非營利的機構,其作用在於發展、整合,以及統一世界各地電子商業所需要的專用標準。OASIS並制定出全球電子商業的安全標準、網路服務、XML的標準、全球商業的流通,以及電子業的出版。
瑞薩發表具類比功能之微控制器 (2011.12.07)
瑞薩(RENESAS)日前宣佈推出新款RL78/G1A Group微控制器(MCU),擴大了RL78系列的產品線。RL78/G1A 16位元MCU整合類比技術及RL78系列的節能技術處理效能。RL78/G1A Group MCU適用於多種應用領域,包括工業自動化感應器、大型家電、住宅自動化及醫療應用領域…等
Atmel發表附帶RFID閱讀器的單一封裝微控制器 (2011.12.05)
愛特梅爾(Atmel)日前宣佈提供附帶RFID閱讀器模組,和16kB系統內自程式設計(in-system self-programmable)快閃記憶體的AVR微控制器(MCU)產品。 愛特梅爾ATA5505採用5mm x7mm QFN封裝
TI微處理器 提供工業通訊協定SoC解決方案 (2011.12.04)
德州儀器(TI)日前推出具備多重整合式工業通訊協定的ARM Cortex-A8系統解決方案。甫於10月推出的 Sitara AM335x ARM Cortex-A8微處理器可達到低於7mW的功耗,並擁有兩套工業自動化硬體開發工具、完整的軟體及類比訊號鏈補強,可提供完整的工業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
將8位元優勢帶入32位元市場 盛群教你怎麼贏 (2011.11.23)
原本應用市場壁壘分明的8位元MCU與32位元MCU,由於32位元MCU的價格大幅下滑,加上智慧型家電與車載資通訊市場的持續成長帶動,使得部份原先採用8位元MCU設計的系統業者,也開始嘗試升級到32位元MCU行列
MCU也吹多核風 非對稱架構漸成氣候 (2011.11.21)
處理器最終都得走上多核一途嗎?事實上,繼桌上型處理器朝多核心發展之後,微控制器(MCU)也吹起了多核風。身為嵌入式系統最核心的組成元件,MCU的開發一直都圍繞著高效能、低功耗等關鍵功能來發展
Microchip擴展增強型核心16位元DSC和MCU系列 (2011.11.11)
Microchip近日宣佈,擴展其增強型核心16位元dsPIC33及PIC24“E”數位訊號控制器(DSC)和微處理控制器(MCU)系列。這些設備採用了晶片內建運算放大器和Microchip的充電時間測量單元(CTMU)週邊,可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用戶界面、智慧感測、通用和馬達控制應用的高階功能
Atmel推出第五代產品並發表ARM快閃MCU樣品 (2011.11.07)
愛特梅爾(Atmel)日前宣佈向主要客户提供愛特梅爾SAM4S16元件樣品,這是以Cortex-M4處理器為基礎的產品系列的第一款元件。愛特梅爾繼續致力於提供以ARM處理器為基礎的微控制器(MCU)產品,並公佈了第五代Cortex-M4快閃微控制器
Atmel集成LCD控制器至MCU以降低系統成本 (2011.11.02)
愛特梅爾公司(Atmel)於昨(1)日宣佈,將LCD控制器加入其AVR XMEGA微控制器系列元件中。該公司表示,將LCD控制器集成到MCU,能夠幫助設計人員簡化設計和減低整體系統成本,同時為智慧讀表、家庭自動化、電動工具和其它需要使用者介面的應用提供超低功耗特性
簡單易用才是MCU設計的最高原則 (2011.11.01)
「簡單易用」一直是許多微處理器廠商的攬客口號。但試想一款兼具高解析度、高效能、彈性整合多樣連結功能且應用最新ARM9架構的3D互動觸控螢幕,功耗與成本可以多低?從設計到上市可以多快?惟有提供設計人員所需的所有設計平台、免費軟體,及一週七天、每天24小時的設計支援,才能真正滿足設計人員對於「簡單易用」的要求
Microchip推出小體積、低成本之全新微控制器 (2011.10.26)
Microchip於昨(25)日宣佈,推出新一代低接腳數32位元 PIC32微控制器,以小至5 mm × 5 mm的封裝為受限於空間和成本敏感的設計提供61 DMIPS性能。該公司表示,PIC32 “MX1”和“MX2” MCUs是體積最小、成本最低的PIC32微控制器,同時也是第一個配備有專用音訊和電容感測技術週邊的PIC32微控制器
英飛凌推出汽車應用之微處理器多核心架構 (2011.10.20)
英飛凌(Infineon)日前推出32位元微處理器(MCU)多核心架構。此新架構是英飛凌下一代MCU系列產品的基礎,適用將來汽車動力系統及安全應用的需求。 多核心架構搭載三個核心處理器,以分擔應用程式負載,並採用Lockstep核心,內含進階的硬體安全機制
愛特梅爾發表全新超低功率AVR微控制器 (2011.10.18)
愛特梅爾(Atmel Corporation)近日宣佈,提供帶有AES-128防盜器協議堆疊的全新超低功率AVR微控制器(MCU)產品ATA5790N。該元件在單一5mm x 7mm封裝中整合有低頻(LF)防盜器(immobilizer)功能和一個3D LF接收器
盛群推出HT46R0664微控制器 內建12-bit A/D (2011.10.05)
盛群半導體Enhanced A/D Type MCU新增HT46R0664 MCU。HT46R0664內建有12-bit A/D與8-bit PWM,可減少週邊零件、縮小PCB Size及降低成本,並內建高精準度的系統頻率振盪器、內建直接驅動R-type LCD的驅動電路,適合各式小家電及帶LCD面板顯示的應用
Energy Micro推出具ARM內核之微控制器 (2011.10.05)
Energy Micro日前宣布推出100種新的EFM 32 Gecko系列低功耗微控制器。這些新推出擁有ARM Cortex-M3內核的Leopard Gecko和Giant Gecko系列微控制器,腳位元和代碼與現有的Gecko和Giant Gecko系列相容,flash達到1MB,有更多封裝選擇,可節約能耗,並有更好的外設與不同的液晶驅動選擇
富士通擴充8位元微控制器陣容 內建馬達控制器 (2011.09.29)
富士通昨(28)日宣佈推出最新8款MB95630系列產品,進一步強化F2MC-8FX系列產品陣容。此款新產品內建直流無刷馬達控制器和類比電壓比較器,適用於馬達控制應用。MB95630系列是F2MC-8FX系列通用產品之一,也是MB95330H系列升級版本,並且針腳相容
盛群2011年度新產品發表會 推出全新32-bit MCU (2011.09.29)
盛群2011年新產品發表會於9月舉行,現場經由主題式演講、攤位展示品展示以及現場解說等活動形式,提供參與來賓相互交流與分享的機會。 盛群表示,今年所發表之新產品涵蓋主題多元,首先,全新32-bit MCU推出,採用ARM Cortex-M3內核,以及8051 Flash MCU二者將開啟HOLTEK新的IC設計領域
TI 最新微控制器一手Hold住Cortex-M裝置 (2011.09.28)
嵌入式應用領域五花八門,各種裝置功能多元化勢不可當,ARM的低功耗Cortex M架構成為市場主流,面對千變萬化的嵌入式設計,德州儀器(TI)發表最新微控制器將可發揮節能強項,提供同類產品最低功耗浮點,並且針對不同裝置提供高度彈性參數選項,幫設計人員Hold住各式各樣搭載ARM Cortex M的裝置
瑞薩推出新系列中第一款車用整合產品16bit MCU (2011.09.27)
瑞薩電子(RENESAS)日前宣佈推出32款全新RL78/F12 16位元微控制器(MCU),適用於汽車控制系統,包括Keyless感應式遙控門鎖、電動窗控制、電動後視鏡控制及其他應用等。 上述新款MCU為第一款瑞薩RL78新系列中的F系列車用產品,此系列產品具備低耗電量及高效能
瑞薩推出USB連線功能與單晶片系統控制之MCU (2011.09.26)
瑞薩電子(RENESAS)日前宣佈推出該公司6款32位元微控制器(MCU)SH726A及SH726B,其設計目的為降低產品的系統成本,例如車用與家用音響系統及工業設備,同時達到更小的安裝面積
ST推出以ARM內核為基礎之微控制器 (2011.09.25)
意法半導體(ST)日前宣佈推出STM32 F4微控制器系列。作爲STM32平台的新産品,STM32 F4微控制器系列以ARM Cortex-M4內核為基礎,在現有STM32微控制器産品組合中新增了訊號處理功能,並提高了執行速度

  十大熱門新聞
1 意法半導體第二季淨營收達43.3億美元 汽車和工業貢獻功不可沒
2 ST為TouchGFX圖形介面設計軟體 增加無失真影像壓縮和資訊共用功能
3 ST公布2023年第四季和全年財報 淨營收達172.9億美元
4 英飛凌與愛迪達合作 開發能聆聽音樂的燈光效果運動鞋
5 普冉半導體與IAR合作 為嵌入式開發者帶來開發體驗
6 AIoT以Arm架構建立 推動實體與數位緊密互動
7 TI:以Cortex-M0+ MCU將通用處理、感測和控制最佳化
8 大聯大友尚集團攜手意法半導體及產業夥伴 創新智慧永續多元終端
9 ST:持續專注永續發展 實現2027碳中和目標承諾
10 英飛凌與Kontrol合作提升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