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編輯單元
科技
典故
獨霸編碼,笑傲江湖──ASCII與Unicode間的分分合合

為了整合電子位元資訊交換的共同標準,統一全球各國分歧殊異的文字符號,獨霸全球字元編碼標準,ASCII與Unicode的分分合合就此展開........
應材發表新款Endura Ioniq PVD系統 解決2D微縮佈線電阻問題 (2022.05.30)
因應當前晶片廠商正在運用微影技術將晶片縮小至3奈米和以下節點,但是導線越細,電阻便會以倍數增加,導致晶片效能降低,並增加耗電量。若放任佈線電阻的問題不管,先進電晶體的優勢可能會蕩然無存
趨勢獲Computex 2022 Best Choice Award 克服資安及人力不足 (2022.05.24)
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進程,同時也為駭客帶來更多攻擊機會。全球網路資安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趨勢科技今(24)日宣布,旗下Trend Micro Vision One產品榮獲Computex 2022 Best Choice Award的「資安產品獎(Cyber Security- Best Product)」、「資安卓越獎(Cyber Security-Excellence Award)」肯定
[COMPUTEX] 實體展回歸 開啟數位新契機 (2022.05.24)
2022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2)今(24)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隆重開展,並展出至5月27日。包括總統蔡英文、經濟部部長王美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及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浪等重要貴賓親臨開幕典禮,共同揭開 COMPUTEX 2022序幕,見證數位新科技的蓬勃發展
達梭3DEXPERIENCE平台 助Faurecia強化AGV車物流系統 (2022.05.19)
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es)今(19)日宣佈與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大廠Forvia集團(Group Forvia)旗下的Faurecia公司合作,擴展其對於達梭系統3DEXPERIENCE平台使用範圍。特別是針對該公司無人搬運車系統(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進倉物流的流程最佳化
勤業眾信:自我調節與開創能力成企業永續發展關鍵 (2022.05.18)
為了加速邁向淨零碳排路徑,供應鏈也應強化韌性與ESG數位治理。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公司今(17)日舉辦「低碳視界-供應鏈韌性與ESG數位治理」線上研討會,便邀請產業專家從多方視角,共同探討永續時代崛起,企業應透過積極導入「XaaS 2.0(Everything as a Sustainability Service)」新思維,鑑別ESG風險,推動供應鏈永續管理
TrendForce:首季新能源車逆勢成長 全球銷量突破200萬輛 (2022.05.17)
即便今(2022)年首季受到晶片短缺、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封控防疫等因素影響,全球不分動力別的車市銷量首季年減7%,新能源車的成長更屬不易。根據TrendForce數據顯示,其中新能源汽車,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燃料電池等銷售總量達200.4萬輛,年成長80%
思納捷完成1億元募資 獲華新、東元、濤略資本與華鎂鑫參投 (2022.05.12)
看好未來各行各業在能源管理上的需求,以及思納捷在雲端與數據治理的專業能力,以雲端AI總管起家的思納捷科技今(12)日宣布,由華新麗華子公司華新電通領投,以及東元電機旗下東安投資、濤略資本、與華鎂鑫科技共同參與,完成新台幣1億元(340萬美金)募資,此輪資金將強化在能源管理平台的服務並推展人工智慧等應用
佳世達三箭齊發 持續打造價值轉型升級基礎 (2022.05.10)
面對今(2022)年上半年大環境雖有疫情封控與通膨升息等逆風,但佳世達日前舉行今年Q1線上法人說明會,仍宣示營收成長,且將持續投入價值轉型升級的長期布局。對外投資智慧醫療及綠能事業,精實聚焦4大營運方針並處分非核心事業、新人事上位並進行組織優化,進而打造下一階段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過半的基礎
博世2021年度營收傳捷報 歸功致力投資氣候中和科技 (2022.05.09)
縱使近年大環境受到俄烏戰火、中國大陸疫情再起,以及持續的晶片短缺等衝擊,但根據博世集團(Bosch)最新公布在2021年營收仍顯著成長10.1%,達787億歐元,也激勵了在本年度面對大環境挑戰的信心
NextDrive攜手順益 打造台灣首座車業企業級虛擬電廠 (2022.05.06)
為迎合現今國際減碳綠能發展,汽車產業電氣化趨勢,台灣商用車領導品牌順益集團日前便宣佈攜手日本能源物聯網企業聯齊科技(NextDrive),共同打造台灣車業的首座「企業級虛擬電廠」
Hitachi Vantara連獲儲存和IIoT平台肯定 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2022.05.05)
日立公司旗下數位基礎架構、資料管理與解決方案子公司Hitachi Vantara今(5)日宣布,該公司數位技術和儲存平台繼連續獲得Gartner 2021年「供應商正向評等(positive rating)」,以及工業物聯網(IIoT)平台和主要儲存方案(Primary Storage)「Magic Quadrant(魔力象限)」的領導者評價之後
地緣政治與創新科技凸顯半導體重要性 勤業眾信籲強化安全供應鏈 (2022.05.03)
因應近年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了,新冠變種病毒、供應鏈瓶頸等問題亦同時衝擊全球經濟體,加深了半導體產業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促各國陸續啟動半導體產能軍備競賽
台達協力打造電子製造業智能工廠 擘劃數位智造新未來  (2022.05.03)
台達在日前落幕的「Touch Taiwan 2022」展覽期間,也延續一貫「數位 智造 新未來」主題,展現於雲端服務、生產節能、自動化設備等智能製造應用實績。經結合洞悉市場並發揮自身產線智能升級
STUDER發表全套磨削解決方案 掌握汽車業更新換代機遇 (2022.04.29)
面對現今國際淨零排碳趨勢,正帶動汽車業邁向多種驅動技術組合及電動化發展。但與一般外界擔心的相反,這波汽車的更新換代其實並不會導致機械加工行業的產量大幅下滑,反而可能帶來需要更多高精度磨削零組件
東捷資訊供應鏈整合管理平台 為製造業打造靈活供應鏈 (2022.04.26)
近期疫情再度升溫,加上國際烏俄戰爭情勢不明,雙重衝擊導致供應鏈面臨缺工缺料、運輸中斷等斷鏈危機。為協助製造業客戶因應此變局,東捷資訊今(26)日提出兩點倡議
德國杜塞道夫國際線纜材暨管材展 2022年疫情共存下強勢回歸 (2022.04.25)
隨著今(2022)年國內外疫情正逐步邁向共存發展,因為疫情衝擊而睽違4年的德國杜塞道夫國際線纜材暨管材展,也宣佈在今年6月20日~24日強勢回歸,將採取最高規格防疫措施,為來自各國參/觀展的業界先進和國際專業買家,帶來最安全、優質的差旅體驗,面對面分享線纜材及管材產業最新資訊
達梭完美生產解決方案 協助資生堂提升生產競爭力 (2022.04.25)
基於近年來COVID-19疫情造就消費者對於肌膚保養與健康相關的需求日益成長,知名美妝品牌資生堂有限公司(Shiseido Company, Limited)也為此導入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es)的「完美生產(Perfect Production)」產業解決方案,計畫創建更加高效的生產系統,希冀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同時提高品牌忠誠度
東捷將於Touch Taiwan展出Mini/Micro LED解決方案 (2022.04.21)
因應近年來面板產業正積極朝向次世代發展,亟待台灣先進製程設備廠商奧援。即將於今(2022)年4月27日~29日舉行的「Touch Taiwan智慧顯示展覽會」期間,東捷科技也在南港展覽館一館M312攤位以「6M+」為主軸
經濟部mTARC聯盟精選18項成果 攜產業馭視智慧車電時代 (2022.04.21)
契合時下最夯的電動車與自駕車等議題,經濟部技術處mTARC主題館於今(2022)年4月20~23日再次進駐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並以「馭視未來-Drive into Future」為主題,精選展示18項車輛領域科技專案成果,充分展現了法人及產業在智慧車電時代車輛自動化、聯網化、電動化及服務化等4大發展趨勢的旺盛能量
台電龍潭儲能案統包工程 由東元電機團隊得標 (2022.04.21)
為配合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台電規劃在自有場地建置160MW儲能案場。依台灣電力公司今(20)日公告,龍潭超高壓變電所(E/S)儲能設備系統案,由東元電機團隊以新台幣26億元得標

  十大熱門新聞
1 經濟部促成3GPP大會來台爭話語權 大廠共商5G/6G技術標準
2 達發科技專注四大關鍵技術 鎖定寬頻、車用、低軌衛星
3 所羅門自動化秀AI技術 首展「即學、即會、即用」AI視覺
4 ST聚焦電動車、物聯網應用 迎合COP28會後減碳商機
5 瀧澤科展出首台ISO14955車銑複合機 綠色智慧機械群集TMTS亮相
6 國科會114年度科技預算增至1800億元 拓展AI晶片與資安實力
7 台語人機共學系統創新模式邁向國際 預計9月導入南市中小學
8 工研院參展CES 2024落幕 AI、機器人吸引國際大廠關注
9 經濟部第27屆國家品質獎得主揭曉 友達、家登、凌群電腦入列
10 工研院突破3D先進封裝量測成果 新創公司歐美科技宣布成立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