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中心串聯國際 推動氫能輸儲管線模組化技術 (2024.11.11) 隨著全球各國際在能源轉型時相繼投入氫能應用與技術發展,面臨氫氣輸儲的挑戰,顯現氫能輸儲管線模組化趨向重要。金屬中心自2023年聚焦發展氫能燃燒工業應用與高壓輸儲技術,今年更進一步串聯相關業者合作發展氫輸儲管線模組化技術,也透過跨國合作加速氫能產業鏈形成 |
|
博世漢諾威工業展出永續解決方案 聚焦工廠自動化、氫能和AI領域 (2024.05.16) 基於工業製造向來為振興經濟的重要引擎,日前全球製造業大廠再度齊聚漢諾威工業展(Hannover Messe),共商迎接一項重大挑戰:工廠必須轉向永續化生產並致力節能,以因應氣候變遷 |
|
工研院投入氫氣計量監測技術 打造氫能安全創新平台 (2024.03.25) 如今氫能發展雖然已是各國顯學,但在處理和運輸上如何確保安全也很重要。工研院今(25)日發表投入研發的「氫氣計量與洩漏監測技術」,則利用最新的氫致變色薄膜,結合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及精準數據分析,強調即使微量的氫氣飄過都能補捉得到,進而打造用氫安全防護網 |
|
產用氫能追求慎始善終 (2023.11.22) 為了加速迎接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終極目標,「氫」已儼然成終極潔淨能源之一。既可直接導入終端,協助工業、運輸載具脫碳;同時推進發電及碳捕捉技術發展,於起始端產出灰、綠、藍氫,並通過液/固態等載體儲存輸送,以逐步完整實現氫經濟 |
|
格斯科技研發電動車負極材料新突破 接軌鋰電池國際供應鏈布局 (2023.08.15) 台灣電池芯自行研發能量又一大斬獲,格斯科技與中研院、台科大三方共同攜手研發出可有效提高能量密度的奈米級矽包碳負極材料,充分展現其技術多元開發的能力,矽包碳負極將是比傳統石墨負極更具備競爭優勢的下一代負極材料,為台灣廠商打進國際電池材料供應鏈邁出關鍵的一步 |
|
博世開始量產燃料電池模組 估2030年氫能貢獻營收50億歐元 (2023.07.15) 當氫能經濟已被擴充導入交通移動領域發展以來,博世集團(Bosch)身為全球領先的技術和服務供應商,兼備汽車產業長才與完整氫能價值鏈營運能力,無疑更不可或缺。旗下位於斯圖加特費爾巴哈(Feuerbach)的工廠 |
|
聯華林德與和泰汽車簽訂合作備忘錄 推動氫能載具發展 (2023.05.15) 台灣主要的工業氣體廠商聯華林德,與台灣汽車龍頭和泰汽車攜手,為推動國內氫能載具發展,合作簽訂「氫能車輛先導示範」合作備忘錄暨「車輛租賃」合約,其中不僅將最新氫能電動車TOYOTA MIRAI引進台灣,亦將建置全台首座加氫站 |
|
金屬中心串聯產學研 多方鏈結未來氫能市場商機 (2023.03.29) 隨著氣候變遷對於地球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未來淨零轉型的成效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目標。「氫能」為能源轉型未來發展的要點,國發會發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將氫能列為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 |
|
台電與中研院首簽MOU 合推去碳燃氫發電 (2023.02.02) 繼2022年台電公司率先宣示「電力淨零」目標,並陸續與西門子、三菱等國際大廠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之後,持續推動台灣既有發電機組結合燃氣混氫、燃煤混氨等創新發電應用 |
|
工研院發表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 攜手產業共創氫能新經濟 (2022.06.27) 淨零排放浪潮席捲全球,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的氫,也成各國積極追求的目標。工研院於今(27)日發表「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共邀請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 |
|
聯華林德於南台灣設首座示範加氫站 實現淨零碳排放承諾 (2022.06.08) 聯華林德即將引進領導全球的氫能源技術,在南台灣樹谷工業園區設立首座示範加氫站,更積極部署氫能卡車於2023年前引進臺灣,聯華林德率先投入氫能國家隊,實現「淨零碳排」承諾 |
|
2025綠色投資可望破兆 SEMI打造全台最大再生能源商業交流平台 (2021.04.27)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將於10月27日至29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盛大舉行。此次匯聚「太陽光電」、「風力能源」、「氫能與燃料電池」及「智慧儲能」四大主題,更前瞻產業趨勢,擴增節能、綠能循環經濟及綠色金融等特色展區,打造全台最具指標性的再生能源商業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