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社群討論 / 專欄評析
讨论专栏主题﹕轻舟已过万重山
台湾海峡是一个公海,也是一个重要的海运航道,北可通中国中北部、日本、韩国与俄国的东方领土等,南可通中国南部、港澳、东南亚诸国与纽澳等地。台湾本岛则东接广大的太平洋与美洲大陆遥望,可说是欧美非各国与中国或海峡南北各国接触时最方便的中继站、转运点...

Hong Yi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64

发 表 于: 2007.05.07 03:58:00 PM
文章主题: 台灣與中國有道鴻溝卻又關係密切,只有肯定各自的價值且不斷的成長前進,才能保持分工合作的空間。

台灣電子業往「設計研發」的大方向發展,幾乎是大部分廠商所認同的模式。這似乎是產業發展的一種模式,然而說易行難,通常又會受到市場環境的左右,因此還是得政府與廣大民眾的支持才行,相關的群聚產業、周邊軟硬體建設與人文條件,也都要ㄧ起來配合。請大家說ㄧ說對兩岸分工,乃至於跨國分工佈局的看法吧?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Hidden Light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30

发 表 于: 2007.05.09 10:15:21 AM
文章主题: Re: 台灣與中國有道鴻溝卻又關係密切,只有肯定各自的價值且不斷的成長前進,才能保持分工合作的空間。

日經BP社連續以十篇的專文來討論「鴻海精密到底是敵是友?」期中討論到眾多跨國分工的問題,摘錄如下:

 

只有國際分工才能將製造業留在日本

——日本FineTech公司董事社長中川威雄

 

 


  本人目前管理著鴻海精密集團的一家子公司——從事機床(加工中心)開發的日本FineTech公司。然而,鴻海精密不予本公司任何照顧,我們面臨與絕大多數設備廠商同樣的課題。即在電費、水費和稅收等所有基礎費用都較高的日本,雇傭工資水準較高的日本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製造出全球通用的商品。

  本公司最初曾打算從事光通信設備相關業務,日本IT泡沫崩潰後,公司陷入了危機之中。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對應當開展什麼業務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結果決定從事現在的小型加工中心,以及今後準備開展的透鏡加工設備業務。我認為,要充分利用日本這一地利優勢,就只能進行這種製造設備的開發。

  說到原因,本人曾參觀過很多日本和中國的工廠,在大規模運用高級製造設備的能力方面,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勝過鴻海精密。誠然,它的人工費和各種基礎成本都很便宜,而且擁有高效的物流網路,得以形成眼下這種可以說沒有鴻海精密生產不了的元器件和最終商品的局面。當然,還須考慮業務的盈利性強不強。在這種環境下,要想立足日本,發展電子製造業,可能經營位於產業鏈更上游的製造設備和生產材料更為合適。對本公司而言,由於我在大學裏的研究成果,於是進入了製造設備領域。

  日本擁有很多全球通用的高級技術,應該將其運用到製造設備中推向海外。實際零部件和產品交由像鴻海精密這樣的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企業去生產,使其在全球快速流通。興許唯有這樣的分工,才能將電子製造業留在日本。

不是敵對關係,要為我所用

——新力董事社長兼電子部門首席執行官中缽良治

  新力不僅將部分產品的生產任務委託給了鴻海精密,而且還向對方交付了表面封裝設備。或許可以像質疑者所說的那樣把它稱為“協作”。雖說不能馬上想出一個合適的說法,但不管怎樣鴻海精密和我們絕非敵對關係。鴻海精密在模具方面曾接受過日本技術人員的指導,技術實力很強。新力也要利用其實力。新力並非和鴻海精密在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


  我知道鴻海精密集團正在將其觸角逐步擴展到各種零部件領域。如果說對此完全沒有一點兒危機感,那是假的。但本公司不僅對鴻海精密擁有優勢,而且我也相信將來也能做到這一點。

  中國曾經是一個具有低工資優勢的生產據點。如今,我們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如何將當地技術人員的出色能力運用於開發工作上來。本公司現已在上海和大連成立了開發據點,正在吸收優秀人才。

  不遠的將來,中國將由“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全部都將在中國國內完成。屆時,日本企業將向中國提供關鍵零部件等生產資料。日本企業的生產資料保持著比過去更高的競爭力。中國、日本,再加上南韓和台灣企業的協作,電子產業將會在東南亞地區日益發展壯大。

      (在就任社長1週年記者座談會上的講話)

不準備使用EMS企業

——佳能董事社長內田恒二

  台灣和中國的EMS企業經常會找到府來。實際上,這些企業也許擁有生產本公司商品的技術。但考慮到整體成本,我們並不打算利用這些企業。


  控制新產品生產成本的最佳方法就是能夠在設計階段逐步削減成本。這就需要製造部門秘密地向設計部門進行反饋,不斷地積累經驗。

  今後,佳能將推進用機械設備取代部分製造工序的“自動化”。此舉的目標是在單元生產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將人工難以完成的工序實現自動化,達到既削減成本又提高產品品質的目的。

      (在就任社長時記者座談會上的講話)

靠垂直整合和集中在中國不可能長期成功

——香港科泰亞洲有限公司亞太區業務開發行銷經理Henry Gilchrist



  我不認為鴻海精密這樣的垂直整合體制能夠長期成功,而我們採用的“水準整合體制”更有利。因為我們旗下沒有零部件廠商,而是與外部零部件廠商緊密協作,因此始終都能選擇到具備優秀技術的合作夥伴。認為採用垂直整合體制的EMS企業會成功,不過是一時的幻想。


  鴻海精密目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將工廠集中在中國大陸。向其他市場出口時,運費和關稅成本將大得出人意料。所以,本公司作為EMS企業早就進入了印度。重要的是將生產基地建在靠近消費市場的地方。日本手機廠商應當利用自身能夠生產關鍵零部件的技術實力,同時又要利用像我們這樣在全球進行業務拓展的EMS企業,進軍海外市場。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Keira Lin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40

发 表 于: 2007.05.09 11:59:11 AM
文章主题: Re: 台灣與中國有道鴻溝卻又關係密切,只有肯定各自的價值且不斷的成長前進,才能保持分工合作的空間。
我倒覺得,高喊研發可是不曾擁有規格制定權下場,台灣應該叫做~研發代工中心~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wonder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中县市
文章: 90

发 表 于: 2007.05.10 09:36:42 AM
文章主题: Re: 台灣與中國有道鴻溝卻又關係密切,只有肯定各自的價值且不斷的成長前進,才能保持分工合作的空間。

商場上似乎只有利益,而沒有所謂分工,所有的分工,到頭來都還是為了自身利益。所以在評估所謂國際分工的同時,最重要的考量都還是能不能為自己帶來獲益。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Clif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湾
文章: 42

发 表 于: 2007.05.10 03:24:24 PM
文章主题: Re: 台灣與中國有道鴻溝卻又關係密切,只有肯定各自的價值且不斷的成長前進,才能保持分工合作的空間。

我還蠻支持wonder的看法,分工是我們能不能對方利益,人家才會想要跟我們分工。今天跟一位媒體朋友談到這個問題,台灣的展場規模越來越小,流失的速度以每季變化來算非常明顯。我們要跟大陸分工,只怕大陸連製程跟行銷都要全拿,設計人才那邊也要什麼有什麼。我們以為自己是設計研發中心,其實會不會只是大廠全球佈局設計代工的一個環節?我們以為能用設計研發優勢來扮演兩岸分工的角色,會不會只是自我安慰的想法?

我們跟日本討論在中國大陸分工的基礎,應該不太一樣吧........有時候覺得我們要跟大陸談分工的籌碼,好像已經不太多了.......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相关讨论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NEC發表可不受天候影響的光解析技術
[評析]台灣新定位:與全球創客接軌
  相关新闻
机器人LLM市场2028年估破千亿美元 NVIDIA Cosmos平台成主流
贸泽电子即日起供货:适合复杂AI视觉应用的 Raspberry Pi Hailo 8L AI套件
CES 2025:傲雷智能三合一电池充电器获得CES 2025创新奖
CES 2025:工研院打造AI羽球训练系统 提升选手训练效果
AI市场成长迅速 耐能进军沙乌地阿拉伯深化布局
  相关文章
CTIMES编辑群解析2025趋势
MIC所长洪春晖看2025年产业趋势
驱动高速时代核心技术 PCIe迈向高速智慧新未来
利用CPU和SVE2加速视讯解码和影像处理
双臂协作机器人多元应用与创新商业模式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