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510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資策會攜手威剛科技攻AI應用落地 擴大跨域創新能量 (2025.07.28)
現今人工智慧(AI)成為全球技術競逐的焦點,臺灣正加速推動AI產業化進程。資策會與全球記憶體模組廠商威剛科技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攜手布局AI算力服務與應用開發,共同在基礎架構、平台及軟體分工,進而推動AI技術從基礎架構到產業應用的全面落地
OnLogic與viso.ai結盟 加速邊緣AI視覺應用普及 (2025.07.24)
OnLogic與viso.ai宣布建立策略夥伴關係,簡化並加速邊緣AI視覺解決方案的規模化部署。這項合作將結合OnLogic的強固型硬體與viso.ai的直覺化軟體平台,為各行業提供一套預先驗證、高度整合的解決方案
Robotaxi產業布局深化 延續中美市場角力布局 (2025.07.15)
延續Tesla在美國德州測試其自駕計程車(Robotaxi)技術成果,且有意拓展服務至舊金山灣區。依TrendForce今(15)日表示,未來美國的Robotaxi市場將由Tesla和Waymo主導,預估規模將於2035年達365億美元;同時蓬勃發展的,還有中國大陸Robotaxi產業,將因得益於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其硬體成本可望快速降低
潛伏14年後獨立!英特爾3D視覺猛將RealSense正式分拆 (2025.07.13)
在英特爾(Intel)內部發展14年後,其3D深度感知技術部門RealSense正式分拆獨立,並成功完成由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領投的5000萬美元A輪募資。 RealSense的核心技術是透過立體視覺成像與紅外線,賦予機器人、無人機及自駕車等設備精準的3D環境感知能力,助其在真實世界中規劃與執行任務
築牢工業資安防線 主動整合是關鍵 (2025.07.11)
順應全球製造業正積極引進AI與數位化轉型,關鍵基礎架構也逐步整合至統一的數位生態環系當中,促使資安風險日益多樣化,工業資安軟硬體規範也為此不斷推陳出新!
雷射先進應用的最新趨勢與市場動態 (2025.07.11)
在全球製造業面臨淨零碳排與智慧製造雙重轉型之際,先進雷射技術正以其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及非接觸式加工等顯著優勢,成為實現永續與高效生產的關鍵。
透過標準化創造價值 (2025.07.11)
嵌入式技術標準化組織(SGET)自2012年由研華科技(Advantech)、congatec、Kontron等業者於2012年共同創立。如今, SGET擁有逾50個成員,已成為世界領先的小型模組標準制定者,為嵌入式系統設計者提供巨大的附加價值
量子位元的應用原理與發展 (2025.07.10)
1981年Richard Feynman提出經典電腦難以模擬量子系統的行為,因為量子態是指數級增長的。他認為要模擬自然界的量子現象,需要用量子規則來建造電腦,雖然他沒有提出 qubit,但這個想法是量子電腦理論的根基
Anritsu 安立知與 Bluetest 攜手推出 5G RedCap 裝置 OTA 測試解決方案,實現物聯網應用最佳化 (2025.07.09)
Anritsu 安立知與瑞典 Bluetest AB 共同開發空中無線 (Over-The-Air,OTA) 測試解決方案,用於評估支援 RedCap (Reduced Capability,精簡功能) 規格的 5G 物聯網 (IoT) 裝置效能。RedCap 依據 3GPP Release 17 制定,並為 IoT 應用實現最佳化
歐盟整合量子資源 設立「Scale-Up Europe Fund」引領技術自主 (2025.07.01)
歐盟正式宣布一項戰略性科技計畫,主要目的在整合量子運算資金與專業力量,並在未來七年預算內設立「Scale-Up Europe Fund」。此基金為公私合營形式,目標協助歐洲的 AI、量子與半導體初創企業迅速擴張,以提升產業競爭力與技術自主地位
智慧製造快速驗證廚房成型 (2025.06.16)
在今年COMPUTEX 2025首日主題演講上,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不僅宣示將推動AI資料中心朝向AI Factory工廠轉型,與鴻海、國科會合作落腳南台灣。且強調所生產的並非產品,而是「算力(Token)」
IBM最新量子運算發展計畫呈現執行容錯標準的關鍵技術 (2025.06.13)
IBM宣布將打造全球第一台大規模容錯量子電腦IBM Quantum Starling (代號:椋鳥),邁向可落地、可擴展的量子運算。IBM此次公布最新量子運算發展計畫、量子處理器及相關基礎設施,勾勒出其研發實用級容錯量子電腦的路徑
臺日攜手擘劃智慧照護新藍圖 啟動在宅醫療兆元商機 (2025.06.05)
為因應全球高齡化與醫療資源重分配的挑戰,臺灣正積極轉型醫療體系,並在「健康臺灣」政策下,大力推動在宅醫療結合智慧科技。此舉旨在建構具備可擴展與規模化的新型態照護模式
美國大學團隊提出新自動化技術 實現機器人汽車線束精準組裝 (2025.06.03)
在現代汽車工業中,儘管大型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重型零件搬運與車身焊接,但涉及非剛性、小型部件的精細操作,如汽車線束組裝,長期以來仍高度依賴人工。這不僅導致生產成本高昂,常需將相關作業外包至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也使供應鏈面臨地緣政治及全球事件(如疫情)帶來的中斷風險
美國ABS與韓國釜山大學結盟 發展液態氫運輸船技術 (2025.05.29)
美國船級社(ABS)日前宣布.與韓國釜山大學氫船技術中心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攜手合作液態氫運輸船及相關低溫船舶系統的技術開發,以突破氫燃料在海運應用的技術瓶頸,加速全球氫供應鏈的規模化發展
德國萊因:未來車輛可靠性取決於AI、資安與系統整合能力 (2025.05.18)
面對智慧車輛興起所帶來的結構性挑戰,德國萊因發佈《 駕馭未來:智慧車輛與車用關鍵趨勢發展白皮書 》,深入解析電動化、智慧化與聯網化下,車用產業在技術、法規與驗證層面所面臨的變化與轉型對策
擷發科技揭AI與ASIC雙引擎成果 AIVO平台助智慧應用落地 (2025.05.14)
專注於 AI 與 ASIC 晶片設計服務的擷發科技(MICROIP)發表 CAPS「跨平台 AI 軟體服務」與 CATS「客製化 ASIC 設計服務」雙引擎策略最新成果,透過 CATS 與 CAPS 雙引擎的串聯,實現軟硬體設計的全面整合,進一步拓展至 AI 應用層的系統整合,擴大產業鏈價值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2025.05.07)
發展碳捕捉與封存(CCS)等負排放技術,才能補償無法減排或後期累積的排放量。到2050年,全球CO2減排量約有15%需要依賴CCS實現。在此背景下,CCS技術已成為重工業和能源業脫碳的關鍵工具
氫能技術下一步棋 (2025.05.07)
隨著國際對氫能的關注升高,全球已進入加速能源布局階段,台灣若能善用自身優勢,串聯產學研能量,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那麼氫能技術的下一步棋,不僅是能源的革新,更是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
TrendForce:自動化成關稅戰避風港 美智慧工廠成本遠超陸廠 (2025.05.06)
根據TrendForce最新發表《人機科技報告》指出,即使美國川普政府暫緩90日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卻已造成全球製造業與供應鏈格局的深遠影響,從長鏈、全球化走向短鏈、區域化,更促使企業重新檢討製造據點配置與供應風險,尋求強化韌性的新策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安勤新款超薄無風扇系統提供高低處理器配置選項
2 Anritsu 安立知推出 Dual-SIM 裝置緊急通話連線測試功能 全面支援日本電信業者雙卡裝置
3 安勤薄型無風扇嵌入式系統EPC-ASL採用模組化架構設計
4 Nordic Semiconductor 與中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蜂巢式物聯網模組,實現可靠、節能的應用
5 即時控制×模組化佈線,泓格科技推出ECAT-2028C精準輸出打造高速、彈性的生產線
6 Littelfuse新款固態繼電器CPC2501M整合用於可視門鈴的鈴聲旁路功能
7 浩亭革新D-Sub連接 推拉鎖扣設計, 安裝效率倍增!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