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鯧뎅꿥ꆱ藥 9
AMD推出全球首款x86三核处理器 (2008.04.01)
AMD宣布开始供应AMD Phenom X3 8000系列三核处理器,以主流价位为游戏玩家与数字媒体行家提供卓越效能。AMD Phenom X3处理器改善多重线程应用的执行效能,在相同的频率速度下,性能超越双核处理器
AMD发表DTX规格 打造轻巧型PC (2007.01.12)
AMD(美商超威半导体)宣布发展DTX规格,此款由AMD设计的开放性标准将促使市场广泛采纳轻巧型个人计算机。DTX规格之设计目标,是协助OEM、ODM以及零组件厂商向市场推出各种创新解决方案,同时让业界厂商开发更轻巧、更安静、适合摆在桌上的产品,为顾客与终端用户带来利益
NVIDIA推出nForce 680a SLI处理器 (2006.12.07)
NVIDIA公司宣布推出NVIDIA nForce 680a SLI媒体与通讯处理器(MCP)。此款全新MCP产品专为采用双插槽直连架构(Dual Socket Direct Connect Architecture)的全新AMD Quad FX平台所设计。NVIDIA nForce 680a SLI MCP是AMD Quad FX处理器唯一同步上市的核心逻辑搭配产品
AMD发表双插槽直连架构Quad FX平台 (2006.12.01)
AMD(美商超威半导体)发表双插槽直连架构(DSDC)的Quad FX平台,首款双插槽多核心的桌面计算机平台,专为WindowsR Vista Ultimate操作系统打造以发挥应用效能。此外,为重度玩家所设计之AMD平台,将重新改写新世代多线程应用的效能表现
AMD发表数字娱乐-AMD LIVE! PC (2006.06.05)
AMD宣布其在数字娱乐的新里程碑:AMD LIVE! PC 是一台全方位且容易操作个人计算机媒体中心,使消费者无论在家、或在外皆可轻易管理、传送、分享以及欣赏个人典藏收集数据
NVIDIA与AMD 共同打造双核心游戏平台 (2006.01.16)
NVIDIA nForce搭配AMD Athlon 64 FX-60双核心处理器系统,将打造新一代的PC游戏平台。新款AMD Athlon 64 FX-60双核心处理器与NVIDIA nForce4 MCP先进架构结合,支持NVIDIA SLI多重GPU技术,为高阶数字媒体之应用提供高效能的技术基础
AMD发表AMD ATHLON 64 FX-60双核心处理器 (2006.01.11)
AMD于10日郑重推出AMD Athlon 64 FX-60双核心处理器,即日起开始供货。这款针对超级计算机玩家所开发的处理器,可以使包括计算机游戏、数字媒体以及高运算量的应用程序发挥最优异的极致效能,让玩家们亲身体验有史以来性能最佳的PC处理器,享受计算机游戏与应用程序透过新一代多核心运算技术所展现的强大威力
AMD推出针对3D游戏顶级处理器 (2005.06.28)
AMD于六月二十八日宣布针对计算机游戏玩家推出顶级的AMD Athlon 64 FX-57处理器。新款处理器为3D游戏与密集应用软件提供更高的的计算机效能,让追求效能的用户在拟真的高绘图分辨率下,体验更高质量的游戏
AMD 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问世 (2005.05.31)
AMD宣布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正式上市。AMD 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带来傲视业界的应用经验,客户群锁定专业用户、数字媒体狂热者、以及必须同时执行多种应用软件的用户


  跥Ꞥ菧ꢗ雦뮗
1 爱德万测试发表V93000 EXA Scale SoC测试系统超高电流电源供应板卡
2 [COMPUTEX] 慧荣全新USB显示单晶片 抢攻多萤与超高解析扩充市场
3 [COMPUTEX] Supermicro机柜级随??即用液冷AI SuperCluster支援NVIDIA Blackwell
4 Microchip全新车载充电器解决方案支援车辆关键应用
5 安森美第7代IGBT模组协助再生能源简化设计并降低成本
6 R&S推出RT-ZISO隔离探针测量系统 用於快速切换信号精确测量
7 安勤为自主机器智能打造新款 AI 工业电脑
8 贸泽即日起供货Renesas搭载内部设计RISC-V CPU核心的32位元MCU
9 COMPUTEX 2024丽台科技高阶WinFast Mini AI工作站全球首次亮相
10 凌华科技ARM开放式架构触控电脑正式上市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