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鯧뎅꿥ꆱ藥 47
艾讯高阶第八代Intel Core智能显示模组 (SDM-L) SDM500优化显示效能 (2019.08.08)
艾讯股份有限公司 (Axiomtek Co., Ltd.)推出符合Intel Smart Display Module Large (Intel SDM-L) 智能显示模组架构的SDM500L;支援独立三显、4K高画质、Intel主动管理技术 (AMT) 12与Intel vPro技术
艾讯发表全新Intel Atom E3800工业级宽温COM Express Type 10模组 (2014.12.16)
艾讯公司(Axiomtek)全新推出COM Express Type 10 迷你模组CEM840,搭载四核心Intel Atom中央处理器E3800系列(代号Bay Trail),尺寸仅8.4 x 5.5 公分;拥有高达4 GB的DDR3L高速系统记忆体、宽电压、3 倍绘图效能,并支援摄氏- 40度至高温+85度工业级宽温操作范围等产品特色
Nvidia呛Intel:摩尔定律已死 (2010.05.04)
《富比世》4月29日消息,Nivida副总Bill Dally 高谈「摩尔定律已死」,认为序列运算将无法继续实现摩尔定律,此任务恐须由平行运算担起。他并以「将机翼插在火车上」如此字眼形容当今追求多核心的CPU;俨然在与威盛合作开发新平台后,对Intel的呛声
高整合电源晶片加持 小笔电效能完全燃烧 (2009.12.09)
小笔电日受欢迎,但是对电池续航时间要求更高,更需要最佳化的电​​源解决方案。小笔电的电源管理需求,势必也将带动电源晶片设计商新一波针对小笔电需求所开发的电源管理晶片,以更先进的控制架构、高频转换和封装、整合技术,帮助小笔电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实现电源管理系统小型化、高效能及降低系统成本等要求
小笔电电源架构 将朝精简化与高整合发展 (2009.11.26)
小笔电以其低价格、小体积、便于携带等特性,广受消费者的认同和接受。正由于小笔电商机持续燃烧,且随着x86架构处理器与南北桥进一步整合,以及ARM架构处理器的伺机竞争,不仅将让小笔电架构设计更趋复杂,更重要的是,其电源供应与管理设计也成为全新的挑战
AMD强攻猛打 Intel小笔电市场腹背受敌 (2009.09.24)
小笔电(Netbook)市况当红,而小笔电最重要的处理器,也被视为是该市场的一级战区。过去由Intel与ARM两强拼得你死我活的状况也即将有所改变。Intel的Atom处理器,其竞争商品相继问世,也使得Intel原本只需专心对付ARM的如意算盘出现变化
艾讯发表Intel GM45高规嵌入式计算机开发迷你模块 (2009.08.06)
艾讯股份有限公司(AXIOMTEK Co., Ltd.)全新推出搭载45奈米(nm)制程技术的Intel Core2 Duo双核心或 Celeron M中央处理器的COM Express嵌入式计算机开发模块CEM850,支持667/800/1066 MHz外频,其内建高阶Mobile Intel GM45+ICH9M高速芯片组,支持2组204-pin最高达8GB的双信道DDR3 SODIMM插槽系统内存,仅12
艾讯谁出全新Intel GM45 PICMG 1.3工业级半卡 (2009.06.05)
艾讯股份有限公司(AXIOMTEK Co., Ltd.)全新推出SHB Express PICMG 1.3工业级半卡SHB211,采用Intel 45奈米(nm)制程技术,搭载socket P架构Intel Core2 Duo双核心中央处理器,支持 667/800/1066 MHz外频(FSB)速率,内建高阶Mobile Intel 4500MHD高速芯片组,拥有绝佳高画质的3D显示效果与双屏幕显示功能,并支持CRT、 LVDS以及DisplayPort等多种主流显示输出接口
英特尔推出45奈米high-k金属闸极晶体管 (2008.03.05)
英特尔于今年欢度四十周年庆,将以英特尔的45奈米 high-k金属闸半导体技术为基础,在市场上推出众多新款处理器。45奈米的制程技术,被视为是自英特尔成立以来,在半导体业界最具突破性的技术
AMD否认将45奈米处理器交台积电生产 (2007.07.12)
外电消息报导,AMD正式否认将45奈米处理器交台积电生产,而减少与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之间合作的传闻。 AMD的发言人表示,AMD将继续与特许半导体保持MPU生产的合作关系,也会与台积电保持生产GPU和绘图芯片组的合作
AMD 宣布完成ATI并购案 (2006.10.26)
AMD宣布完成总额约54亿美元的ATI并购案。结合两家公司的技术优势,新的AMD将更进一步巩固其处理技术的地位,为科技产业带来技术创新、多元选择及产业成长的动力。拥有将近15,000名员工的AMD,除了将保持在微处理器的技术优势外,更将注入绘图、芯片组及消费性电子等领域的技术
利用PECI/DTS建置智慧型散热管理系统 (2006.10.04)
要利用PECI和DTS所提供的能力来达到智慧性系统控制,其中一种作法是采用专门支援这些功能的外部晶片。在新的电路中必须使用DTS的输出来得知CPU的温度,而非依赖远端的温度二极体;PECI通讯技术也得被采用来取代SMBus
Intel塑身 裁减营销人员而延揽绘图技术人才 (2006.09.05)
Intel传出即将裁员1万~2万名员工的消息。据芯片组业者透露,Intel一边裁员,另一方面也重金急征大量绘图技术人才,希望能大幅提振绘图技术实力,不受AMD购并ATI影响,且摆脱必须与NVIDIA合作的形势
艾讯发表3.5 吋嵌入式单板计算机 SBC84700 (2006.08.24)
艾讯公司发表新款搭载低功耗 VIA V4中央处理器3.5吋嵌入式单板计算机-SBC84700。此运算平台俱备最新绘图引擎(UniChrome Pro IGP)、支持双屏幕显示 (LVDS LCD与CRT两种类型)、双高速以太网络与SATA-150信道等功能,可以说是一款耗电低、功能强大又极具经济效益的迷你型嵌入式单板单脑,为用户带来莫大的福音
Intel宣布将绘图驱动程序释出为开放源码 (2006.08.14)
英特尔(Intel)为了让广大的开放社群利用其绘图芯片组来发展系统,于上星期四(8月9日)透过新闻信件(News Letter)宣布将释出其绘图软件驱动程序,包括支持2D与3D两种绘图功能
ATI抢攻中高阶绘图产品 NVIDIA及Intel动向未明 (2006.08.14)
AMD收购的绘图芯片大厂ATI,产品布局仍按既定规划运行、与宿敌NVIDIA及Intel间的竞赛也仍未停歇,绘图卡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面对NVIDIA强大压力,ATI也一改过去较为被动保守的市场策略,而大幅调整中、高阶绘图产品线
ATI推出支持AMD socket AM2新款系列芯片组 (2006.05.25)
ATI Technologies推出支持AMD socket AM2的CrossFire Xpress 3200芯片组与ATI Radeon Xpress 1100系列芯片组。这两款最新产品内建ATI的最新南桥芯片技术—SB600系列,提供最多的链接选项,包括10个USB 2.0链接埠、4个SATA Generation II扩充埠、磁盘阵列功能、与高传真音效,并支持平行ATA在内的现有链接技术
Xilinx新款PCIe IP核心 正式量产供货 (2006.02.22)
美商赛靈思(Xilinx)22日宣布其具备兼容性的x1、x4、x8信道(Lane)LogiCORE PCI Express IP核心(简称:PCIe IP核心)已正式量产供货,并锁定电信、网路、储存以及视讯为主要应用領域
ATI结合产业伙伴展示Radeon X1K CrossFire 全系列产品 (2005.12.22)
ATI Technologies 二十一日举办全系列Radeon X1K CrossFire 产品发表会。会中ATI 邀请13家重量级合作伙伴,包括升技计算机(Abit)、华硕计算机(ASUS)、精英计算机(ECS)、艾尔莎(ELSA)、
ATI结合产业伙伴展示Radeon X1K CrossFire 全系列产品 (2005.12.22)
ATI Technologies 二十一日举办全系列Radeon X1K CrossFire 产品发表会。会中ATI 邀请13家重量级合作伙伴,包括升技计算机(Abit)、华硕计算机(ASUS)、精英计算机(ECS)、艾尔莎(ELSA)、


     [1]  2  3   [下一頁]

  跥Ꞥ菧ꢗ雦뮗
1 Microchip全新车载充电器解决方案支援车辆关键应用
2 [COMPUTEX] Supermicro机柜级随??即用液冷AI SuperCluster支援NVIDIA Blackwell
3 [COMPUTEX] 慧荣全新USB显示单晶片 抢攻多萤与超高解析扩充市场
4 R&S推出RT-ZISO隔离探针测量系统 用於快速切换信号精确测量
5 安森美第7代IGBT模组协助再生能源简化设计并降低成本
6 贸泽即日起供货Renesas搭载内部设计RISC-V CPU核心的32位元MCU
7 凌华科技ARM开放式架构触控电脑正式上市
8 FlexEnable柔性显示技术创新产品目前已出货
9 Basler 新型 ace 2 V相机具备 CoaXPress 2.0 介面
10 Littelfuse新款低侧栅极驱动器适用於SiC MOSFET和高功率IGBT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