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 (2025.08.20)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陪伴製造產業數十年,匯聚了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也成為許多知名廠商參展的首選之地。隨著AI技術日益普及,製造業的升級需求不斷攀升,您也能在展會中發掘提升效能、優化品質、降低成本、促進永續發展的合作夥伴,開拓更多商業機會,共同邁向永續經營 |
 |
【光電整合x數位創新 】 《共同封裝光學應用與挑戰》 (2025.06.20) 光電整合x數位創新 共同封裝光學應用與挑戰在數位創新應用的驅動下,光電整合將涉及半導體、光學、封裝、系統架構四大領域的深度協作,面對跨域失效風險,單一技術團隊已難以獨力應對 |
 |
國科會與第一線醫護合作 跨部會推動在宅醫療科技 (2025.05.28) 為了呼應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的政策主軸,由政府規劃推動「在宅醫療科技政策」,運用智慧科技將醫療及照護服務延伸至居家、機構及社區生活圈,打造在宅醫療生態系 |
 |
讓IEEE 1588交換器設計變得簡單 (2025.05.28) 在測量和控制系統中,經常需要同步分散式時鐘。傳統上,同步是使用專用媒體傳達時間訊息來實現的,通常使用 IRIG-B 串行協定。精確時間協定(IEEE 1588)旨在改進分散式設備網路中目前的同步方法,並針對網路化測量和控制系統的精密時鐘同步協定標準 |
 |
讓IEEE 1588交換器設計變得簡單 (2025.05.28) 在測量和控制系統中,經常需要同步分散式時鐘。傳統上,同步是使用專用媒體傳達時間訊息來實現的,通常使用 IRIG-B 串行協定。精確時間協定(IEEE 1588)旨在改進分散式設備網路中目前的同步方法,並針對網路化測量和控制系統的精密時鐘同步協定標準 |
 |
解析NVIDIA落腳北士科後續效應與風險 (2025.05.28)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於 2025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演講中,宣告 NVIDIA 台灣辦公室「NVIDIA Constellation」將落腳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北士科)T17、T18 地上權開發案,強調台灣不僅是半導體製造重鎮,更是 AI 工業革命的前沿基地 |
 |
AI伺服器散熱挑戰加劇 液冷技術成資料中心關鍵解方 (2025.05.28) 在AI應用蓬勃發展的推動下,AI伺服器機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散熱挑戰。尤其是在搭載多顆GPU的高密度系統中,單一機櫃的熱功耗可達數百千瓦,傳統氣冷技術難以有效應對 |
 |
高柏科技:以創新散熱方案 應對AI時代的高性能運算挑戰 (2025.05.28) 散熱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將電子設備或任何產生熱量的系統的廢熱,有效率地傳遞出去,以維持系統在安全且高效運作的溫度範圍內。
然而,散熱的實作卻很不簡單,不僅因它涉及材料、流體力學與結構科學的考量,更需要迎合裝置設計來因地制宜,是個極端仰賴客製化與深度技術才能實現最高效能的技術 |
 |
車輛中心展現AI關鍵技術 聚焦Level 3自駕電巴與檢測服務 (2025.05.28) 迎接AI技術快速發展,吸引眾多資通訊業者商跨足車用電子領域,推動智慧車輛成為產業創新的核心焦點。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今(27)日也展示多項全台首次曝光的自主研發與跨域整合成果,包含Level 3自駕電巴,智慧座艙監控、AI伺服器振動噪音分析、電子後視鏡等多項符合國際法規的檢測技術與能量 |
 |
優必達、馬偕與NVIDIA聯手 推動AI醫療機器人創新應用 (2025.05.28) 全球雲端串流與人工智慧技術品牌優必達(Ubitus),日前於NVIDIA GTC Taiwan 2025「AI 賦能醫療場域:從馬偕案例看多型態機器人協作」講座中,聯合馬偕紀念醫院,正式發表AI 多型態醫療機器人應用成果,展現智慧醫療的新樣貌 |
 |
遠傳攜手微軟推動AI轉型 打造企業數據力應對全球經貿挑戰 (2025.05.27) 面對全球經貿局勢劇變與供應鏈不確定性,台灣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遠傳電信今(27)日舉辦「微軟x遠傳數據力高峰論壇」,攜手台灣微軟共同推動AI與大數據應用轉型,協助企業在不穩定的市場中提升決策效率與競爭力 |
 |
InnoVEX 2025得獎名單揭曉 經濟部TREE新創團隊囊括5獎項 (2025.05.27) 亞洲指標新創展會InnoVEX 2025近日公布國際新創競賽(InnoVEX Pitch Contest)最新得獎名單,今年共有來自全球逾20國、150個新創團隊爭奪總價值14萬美元的9項大獎。獲獎團隊除可獲得2.3萬美元獎金,還有價值4.2萬美元的專業輔導與國際資源,助攻拓展海外市場 |
 |
Bird Buddy推Petal智慧花園攝影機 透過AI探索植物生態 (2025.05.27) Bird Buddy推出Petal 智慧花園攝影機,讓園藝愛好者和自然觀察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家後院的生態系統。Petal 攝影機採用仿花朵的設計,配備可彎曲的「花莖」支架和通用夾具,方便用戶將其安裝在花盆、樹枝或圍欄上 |
 |
AI時代電力挑戰升溫 800V高壓直流系統有助解決資料中心供電問題 (2025.05.27) 在人工智慧(AI)應用高速發展的帶動下,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產業預測,未來每個機櫃(rack)的耗電量將從目前的100kW飛升至超過1MW,對現有電力架構帶來極大壓力 |
 |
運用創新真空封存系統 革新傳統的品酒體驗 (2025.05.27) 針對葡萄酒開瓶後易受氧化影響,導致香氣與風味流失的問題,一家名為「The B!POD Company」的科技公司推出了一項真空密封系統,不僅維護了傳統的品酒儀式,更透過尖端技術 |
 |
ROHM開始量產適合高耐壓GaN元件驅動的絕緣閘極驅動器IC (2025.05.27) 半導體製造商ROHM(總公司:日本京都市)推出一款適用於600V高耐壓GaN HEMT驅動的絕緣閘極驅動器IC「BM6GD11BFJ-LB」。透過與本產品組合使用,可使GaN元件在高頻、高速開關過程中實現更穩定的驅動,有助馬達和伺服器電源等大電流應用進一步縮減體積並提高效率 |
 |
液冷散熱技術崛起 迎戰AI時代高功耗挑戰 (2025.05.26) 隨著生成式AI與高效能運算(HPC)技術持續突破,資料中心與伺服器的熱設計功耗(TDP)迅速攀升,傳統空冷散熱架構逐漸難以應對。散熱瓶頸成為推動AI基礎設施升級的重要關鍵,液冷散熱技術因此受到廣泛關注,成為新一代資料中心的重要解決方案 |
 |
量子感測新突破 鑽石奈米「穿」新衣 (2025.05.26) 根據phys.org的報導,鑽石奈米晶體生物感測器性能不佳的問題,已被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 (Pritzker School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 PME) 的研究團隊解決。他們將細胞生物學、量子計算、傳統半導體和高畫質電視的知識結合,不僅創造出革命性的新型量子生物感測器,更揭示了長期以來困擾量子材料領域的謎團 |
 |
深海科技突破 重現百年沉艦風貌 (2025.05.26) 據外媒報導,一項在美國聖地牙哥外海進行的深海訓練與工程潛水任務,透過提升了深海探索技術,更意外拍攝到美國海軍F-1號潛艇的殘骸。這艘在1917年12月17日意外失事、導致19名船員罹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潛艇,在沉寂海底超過百年後,透過尖端的深海成像技術,以高解析度的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 |
 |
臺東推廣小水力在地應用 實踐智慧城市綠能普及 (2025.05.26) 為了落實在地再生能源發展,推動綠能政策,臺東縣政府於近日在長濱鄉及達仁鄉舉辦「臺東縣小水力應用推廣說明會」,邀請專業水利技師黃俊凱分享小水力發電原理,以實務應用及案例分享,深入探討小水力發展與部落連結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