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陽能科技重大突破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效率逼近30% (2025.03.31) 一項太陽能科技的重大突破,有望使太陽能更加便宜、高效且普及。根據《PV Magazine》報導,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
這項研究最初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其效率紀錄超越了先前同技術超過26%的紀錄 |
 |
新型鈣鈦礦矽太陽能板可提升20%發電效率 (2025.03.27) 近年來,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太陽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之一,其技術發展備受關注。最新消息指出,多家科技公司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板,其光電轉換效率較傳統產品提高了20%,這項突破性進展有望大幅降低太陽能的發電成本,進一步提升其在能源市場的競爭力 |
 |
英國研發石墨烯電極 助太陽能電池突破效能瓶頸 (2025.03.11) 英國GraphEnergyTech公司日前宣布,該公司正利用其專利技術開發高導電性石墨烯基電極,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能。目前,在矽異質接面(SHJ)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進行研發 |
 |
MWC首現太陽能充電手機 為行動能源使用帶來創新想法 (2025.03.06) 在2025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中國手機品牌Infinix展示了一項創新的概念:可透過太陽能充電的智慧型手機,這項技術強調環保與便利性,為行動裝置的能源使用帶來創新的想法 |
 |
中研院成功開發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 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 (2025.03.04) 在全球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背景下,太陽能技術的進步備受關注。近期,中央研究院(中研院)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遠超目前市售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
 |
太陽能發電玻璃問世 建築物的窗戶也能發電 (2025.02.13) 太陽能發電玻璃正式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這種透明且高效的太陽能材料,不僅能作為建築物的窗戶使用,還能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為建築物提供清潔能源。這項技術被認為將徹底改變建築設計和能源利用的方式,推動綠色建築的普及 |
 |
成大半導體學院團隊研發新型光學仿生元件 為AI應用開創新視角 (2025.01.20) 台灣半導體先進技術不斷翻新,近日國立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教授李亞儒團隊研發出新型光學神經形態突觸元件,此元件基於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能夠高度整合感測、記憶與運算等功能,為鄰近感測計算技術發展開闢新局,可應用在自駕車導航、智慧製造和醫療影像分析等高效彩色影像處理,為人工智慧應用開創新視角 |
 |
中研院突破高效太陽能技術研究 提升次世代電池效率逾3成 (2025.01.20) 為了克服現今太陽能發電場域增加不易,由中央研究院攜手國內頂尖學者組成下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發團隊,整合來自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高效太陽能光電技術的研究專長,於今(20)日宣稱以2年時間成功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的下世代(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成為化解此困境的核心策略 |
 |
CEA-Leti首次展示22奈米FD-SOI節點 重新定位鐵電記憶體 (2024.12.11) CEA-Leti工程師在IEDM論壇中首次展示了基於鉿鋯鐵電材料的可擴展電容平台,並將其整合到22奈米FD-SOI技術節點的後端製程(BEOL)中。這項突破性的成果代表了鐵電記憶體技術的重大進展,顯著提升了嵌入式應用程式的可擴展性,並將鐵電RAM (FeRAM)定位為先進節點的競爭性記憶體解決方案 |
 |
工研院攜手聚賢研發 開拓農業伴生創電新模式 (2024.11.06) 因應極端氣候,全球以訂定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工研院也攜手廠務系統整合服務商聚賢研發,於台南沙崙綠能示範場域,以臺灣亞熱帶高溫氣候為基礎,依據不同階段進程共同打造太陽能模組溫室 |
 |
工研院於沙崙場域示範成果 迎向太陽光電材料與模組新紀元 (2024.10.09) 當淨零永續已成為全球顯學,工研院也在台南沙崙建立多元科技開發與示範應用環境,提供國內外業者研發技術及產業測試、驗證及媒合場域。並於今(7)日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會」 |
 |
2024台塑企業應用技術交流 產學激盪減碳永續議題 (2024.06.18) 「第19屆台塑企業應用技術研討會」近日在長庚大學登場,2024年以「翻新綠業˙永續淨零」為主題,由台塑企業攜手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三校參與,共同分享新應用技術及產學合作研發成果,也交流未來研發方向及現階段技術瓶頸 |
 |
【COMPUTEX】經濟部攜手明泰、光寶、聯發科 推出「O-RAN基站」三頻全產品線 (2024.06.04) 經濟部今(4)日於Computex展中舉辦「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開幕儀式,其中匯集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設研院等4大研發單位及明泰科技、聯發科技、光寶科技、緯穎科技4家廠商,展出近20項創新科技 |
 |
智慧局力推iPKM平台 提升中小企業研發創新能量 (2024.03.06) 為協助台灣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及創新發展,智慧財產局今(6)日發表已建置「產業專利知識平台系統(iPKM)」成果,利用一站式平台整合產業所需智權知識,在2018~2023年間陸續完成162家企業實地輔導,協助企業建立智權基礎觀念,加速其熟悉產業專利知識平台工具,深化企業專利布局與技術應用能力 |
 |
長庚、明志跨校研發太陽能電池有成 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 (2024.01.05) 由長庚大學吳明忠教授與明志科技大學副教授黃裕清組成的跨校研發團隊,深耕「高效率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有成,豐碩研發成果在「第20屆國家新創獎」中獲得「學研新創獎」榮譽,並且為迎來好兆頭,展現強強聯手的豐沛研發能量 |
 |
自動光學檢測方案支援多樣需求 (2023.08.23) 即使如今機器視覺技術蓬勃發展,惟若檢視其在製造業應用,仍須提升精度、彈性,以達到智慧減碳製造目標;同時支援次世代產品如半導體、電動車不斷推陳出新,提供量測可追溯性解決方案 |
 |
汽車整合太陽能電池技術商轉 鎖定四大目標 (2021.12.23) 針對電動車用的太陽能電池市場,愛美科從實務層面分析相關技術商轉的潛能與挑戰,其研究團隊鎖定四大目標,可望於2022年底揭曉研發成果。 |
 |
2021.11月(第75期)智慧傳動元件加值打造工廠微服物生態系 (2021.11.03) 隨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應用不斷推陳出新,
透過先進智慧傳動,是實現今天智慧工廠產線的重要關鍵。
甚至透過開放API、No code編程,
串接整機及零組件、系統整合商的SaaS微服務,
有效降低售服維運的成本,打造全新商業模式 |
 |
【東西講座】發光記憶體發展潛力高 系統端整合是商用關鍵 (2021.10.22) 由CTIMES所主辦的【東西講座】,於今日舉行「發光記憶體的技術原理與商應用潛力」的小型技術講座,由共同發明人台灣師範大學光電所教授李亞儒博士主講。活動除了深度講述此技術的運作原理和潛在應用場景之外,更與親赴現場的產業人士廣泛交流,共同討論此技術如何在系統端進行實踐,以及其他的應用可能 |
 |
打開光讀寫的新篇章:發光記憶體的技術原理與商用潛力 (2021.10.22) 臺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李亞儒與張俊傑教授,與日本九州大學材料化學與工程研究所玉田熏(Kaoru Tamada)特聘教授,組成跨國的研究團隊,在今年7月在《自然通訊》期刊中上發表了一種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