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AI與IC產業結合之路 (2020.02.18) 隨著AI應用日愈擴大且趨於複雜,運算能力成為當今推動AI發展的新動能。可以預見的是,硬體IC產業將陪伴新興AI產業的成長。本文敘述AI的長短處,以及AI神鷹設計理想的、互補的協同合作模式 |
|
AI本質及其商業的康莊大道 (2019.07.09) AI必須在決策者的「決策時間點」與「行動時間點」之間的數秒鐘內,必須即時納入當下的決策,做出智慧的推論。 |
|
電子業智慧化之道-介紹「兩段式」移植策略 (2019.05.17) 在AI時代裡,「軟硬結合+AI模型」成為大家關心的產業議題。本文提出了「兩段式」移植策略,並且提出範例說明。 |
|
不插電學AI:快樂學習人工智慧 (2018.12.25) 過去二十年來,國內外都有機構在推廣「不插電學資訊」的學習途徑。因此,也可以將其擴展到「不插電學AI」,讓人人都能輕鬆愉快地學習AI、掌握科技發展的動脈。 |
|
多機器人的創新組合開發技術 (2018.12.19) 除了製造機器人產品之外,創造多台機器人的協同合作,也是很有趣且具有商業價值的。 |
|
AI 時代裡,中小學如何推展創新學習? (2018.10.19) 人們有兩條主要的學習途徑。第一個途徑是「慢學快思」,非常重視起點是基礎,必須扎實,認為起點是根本,本立而道生;第二個途徑是「慢思快學」,我們可以從兒童的學習階段就培養「以終為始」的思維習慣 |
|
AI 產業的「三合一」平台融合策略與架構 (2018.08.29) 台灣擁有強勢的終端硬體技術和產品,加上自有IP的UBOT平台軟體,能夠逐漸在終端設備行業上形成一個平台效應,再搭配當今熱門的區塊鏈交易平台,形成三合一的AI產業平台融合大策略 |
|
AI時代的創新教育之路 (2018.07.17) 人工智慧的「快學快思」能力日益精進,面臨這麼大的挑戰,我們如何邁向未來更好的出路呢?本文提出一個學習創新的新路徑:「慢想快學」,具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特性 |
|
AI資料平台型企業的商業模式 (2018.06.15) 以演算法作為AI企業競爭優勢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當今的AI產業逐漸進入資料來源的競賽時代了。 |
|
人類如何向AlphaGo學習出人頭地? (2018.05.10) 如果人類能從AI強化學習得到啟示,強化探索能力,則人人能探索更多的可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
|
知識3.0:美好出路常在無法否證的地方 (2018.01.29) 改變知識結構可帶來不同的視野,透過知識3.0的視野,將能夠更有效探索未被否證的路徑。 |
|
AI 時代的創新教育:AI思維+設計思維 (2017.11.24) 機器與人類的智慧化之路,是非常互補的、可以非常有效地相輔相成。 |
|
從VR 與 AI 的發展談VR+工業4.0的結合 (2017.07.19) 從工業4.0的角度看,VR和AI這兩項技術都是工業4.0所需要的兩項要素。工業4.0裡的智能工廠和智能製造願景,不但依賴AI技術和產品的發展,也仰賴VR技術和產品來支撐。 |
|
從「教育+廣告」看VR發展前景 (2017.06.06) 由於學校是培育人才的重鎮,學生們會深深感覺到,VR不只是一項「應用」一下的「技術」,而是豐富自己內心創作、關懷外在廣大世界的心靈素養重要元素。 |
|
如何建設校園的VR素材整合平台 (2017.04.10) 本文以大專學校為例,說明如何開發一套,讓學校師生們透過行動App來存取或觀看平台上的R素材。當學校區域平台裡的R素材逐漸豐富,就能進行素材的授權交易了。 |
|
平台戰略:台灣VR產業的康莊大道 (2017.03.08) 從傑出的單項產品出發,依循產品的上下游,順藤摸瓜,逐漸建立平台、擴大生態…從產品型企業,轉型成為平台型企業,是台灣許多企業的出路。 |
|
VR的特質:無框、自由度和3D互動 (2017.02.08) VR的應用越來越廣,藉由本身的無框、自由度和3D互動特色,再予透過與其他技術的鏈接,其發展前景逐漸明朗。 |
|
VR新科技開創台灣新經濟 (2017.01.23) 40年前台灣IT產業的成就秘訣曾經藏在半導體的細節裡。40年後的今天,台灣下一波的科技(IT)+文創(設計)融合產業的成功祕訣很可能就藏在文創的素材細節裡… |
|
從「經濟視角」看台灣VR產業 (2016.12.13) 大家都知道,視角(View)是人們以特定角度去觀察一項真實事物。也像人們用兩隻眼睛觀察同一件事物,所觀察到的會更貼近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