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 (2025.08.20)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陪伴製造產業數十年,匯聚了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也成為許多知名廠商參展的首選之地。隨著AI技術日益普及,製造業的升級需求不斷攀升,您也能在展會中發掘提升效能、優化品質、降低成本、促進永續發展的合作夥伴,開拓更多商業機會,共同邁向永續經營 |
 |
AIx機器人--從AMR、機器狗到人形機器人--賦能百工百業 (2025.07.25) 在智慧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機器人技術正快速進化,從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靈活敏捷的機器狗,到具備人形結構與AI能力的人形機器人,不僅改變了產業的樣貌,更重新定義了人機協作的可能性 |
 |
「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正式成立 劍指2030年兆元產值 (2025.07.22) 由六大產業公協會共同發起的「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Taiwan AI Robot Alliance)於今日正式成立。成立大會冠蓋雲集,包含副總統蕭美琴、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皆親自到場致詞表達支持,凸顯政府與國會對此戰略產業的重視 |
 |
Nimble導入PTC開發平台加速擴大超級機器人設計與製造規模 (2025.07.22) PTC宣布全球 AI 機器人與自主物流技術廠商 Nimble導入 PTC 雲端原生產品設計與開發平台:Onshape CAD 與 PDM 以及 Arena PLM 與 QMS,全面取代既有的傳統電腦輔助設計(CAD)、產品資料管理(PDM)、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與品質管理系統(QMS)工具 |
 |
緊湊型PTS647輕觸開關系列增加了降噪和防塵功能 (2025.07.22) Littelfuse公司(NASDAQ:LFUS)是一家工業技術製造公司,致力於為永續發展、互聯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動力,今天宣佈重新推出其PTS647系列表面貼裝輕觸開關具有重大設計升級,可改善噪音性能、耐用性和防塵性 |
 |
從台北至休士頓2.5小時 AIT建議台灣參與「太空港」計畫 (2025.07.21) 即使現今美國太空產業群龍無首,正逢多事之秋,仍積極投入太空港(Spaceport)計畫。美國在台協會AIT今(21)日也透過社群媒體發文,建議台灣評估參與該計畫的可能性 |
 |
杜拜推出全球首個HMC圖標分類系統 創設人機協作透明新標準 (2025.07.21) 在生成式AI快速發展、內容創作日益模糊人機界線的時代,杜拜未來基金會(Dubai Future Foundation, DFF)推出全球首個專注於創作過程的人機協作分類系統—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Icons(HMC Icons),藉此提升研究與內容生產的透明度,並為全球學術、出版與創意產業提供一套全新技術標準 |
 |
日本科學家團隊研發新型合金 可克服太空極寒環境 (2025.07.21) 根據外媒報導,一個由日本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近期宣布,已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銅基合金。該合金的突出特性,是其在低至 ?200circC 的極端低溫中,依然能保持其獨特的「形狀記憶」效應,預期可為太空任務及其他酷寒環境的設備設計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
 |
全球首見自換電池技術 陸系人形機器人實現不斷電工作 (2025.07.20) 面對人型機器人續航力疑慮,中國大陸的優必選科技公司近日發表全球首創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則搭載「熱插拔自主換電系統」,已能在不必人工干預或關機斷電的情況下,於3分鐘內快速完成自主換電,得以實現機器人在工廠24/7不間斷作業時的安全性與運行可靠性 |
 |
美國研發「機器人新陳代謝」 機器人可自我修復與成長 (2025.07.20) 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師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資助下,開發出突破性的「機器人新陳代謝」技術。這項技術賦予機器人獨特能力:它們能消耗其他機器人的組件,以進行自我修復、成長和功能改進 |
 |
MIT發表蠶絲微針技術 精準為植物注射營養與監測健康 (2025.07.20) 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發表一項突破性農業科技,利用可生物分解的蠶絲蛋白(Silk fibroin)製成微針陣列,能直接為植物「注射」養分或藥劑,並反向抽取汁液進行即時健康監測,大幅提升農業的精準度與效率 |
 |
Littelfuse新款固態繼電器CPC2501M整合用於可視門鈴的鈴聲旁路功能 (2025.07.18) Littelfuse公司新款自驅動、常閉固態繼電器CPC2501M,針對可視門鈴系統中的鈴聲旁路進行最佳化效能。CPC2501M專為取代分離式繼電器電路而設計,是Littelfuse產品組合中首款用於此功能的專用積體電路(ASIC) |
 |
空間運算--人類感知的延伸或剝奪? (2025.07.18) 當我們談到「空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其實是在描述一種讓數位世界與物理世界無縫融合的技術方式。它是一種整合 感測器、AR/VR裝置、AI、3D視覺與人機互動 的技術集合,使電腦能夠理解、操控並互動於三維物理空間 |
 |
AWS打造AI Agent整合開發環境 Kiro協助原型設計生產部署 (2025.07.17) 因應Agentic AI崛起,AWS近日也宣布新推出專為AI Agent打造的整合式開發環境(Agentic IDE)Kiro預覽版本,不僅擅長氛圍程式設計(vibe coding),可簡化開發體驗。更重要的是具備將原型推進到真正可上線系統的落地能力 |
 |
意法半導體推出新款車用高電流、低電壓切換式穩壓器,有效支援各類嚴苛負載 (2025.07.17)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全新 DCP0606Y 車用降壓型穩壓器,協助工程師設計尺寸精簡且效率優異的電源模組,提供最高 6A 輸出電流,最低輸出電壓可低至 0.6V |
 |
智慧邊緣AI驅動醫療創新 實現「普惠健康」 (2025.07.17) 智慧邊緣AI對於醫療創新之所以重要,關鍵在於它能解決傳統醫療系統在即時性、隱私性與效率上的瓶頸,並成為推動「精准醫療」與「普惠健康」的重要技術引擎。以耐能智慧為例,其領先的邊緣AI技術不僅成功導入實際醫療場域,亦有效提升了診療品質與醫患互動效率,具體展現出智慧醫療的應用潛力 |
 |
奇景與Rabboni聯手推出全球首款多場域終端 AI感測平台 (2025.07.17) 穿戴裝置即時 AI 推論成真!隨著人工智慧(AI)邊緣運算技術日漸成熟,智慧穿戴裝置迎來重大技術突破。奇景光電攜手矽漣公司(Rabboni)推出全球首款可實際部署的超低功耗終端 AI 感測平台「bboni Ai」,將高精度感測與即時AI推論能力整合於單一系統架構內,標誌著穿戴裝置邁入新世代智慧感測的新里程碑 |
 |
Vishay車規級可獨立控光RGB LED支援寬色域控制 (2025.07.17) Vishay新型三色LED—VLMRGB6122具備高亮度與寬色域控制能力,瞄準汽車內部照明、RGB顯示器與各類背光應用的高效能需求。該元件在僅20 mA電流驅動下即可提供高達2800 mcd的光強,亮度較上一代提升70%,在光效與設計彈性上實現突破 |
 |
國科會秀晶創台灣與災害防救韌性成果 明年度科技預算破千億 (2025.07.16) 受到這段時間天災(颱風)、人禍(對等關稅)衝擊台灣,導致國科會今(16)日召開第16次委員會議,便優先提報3項議案,包括: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災害防救韌性科技方案等階段性成果,以及2026年政府科技預算的先期規劃 |
 |
聯和索沃自動化噴漆機器人進駐賓士 提升維修效率 (2025.07.16) 中國聯和索沃國際集團近日交付一台新一代自動化精準視覺噴漆機器人,給Mercedes-Benz (賓士) 亞洲最大車身與噴漆中心,以實現更環保高效的汽車漆裝流程。
這台機器人配備聯和索沃自主開發的3D視覺識別系統,與AI動態路徑規劃技術,能自動掃描車身並最佳化噴漆作業,實現毫米級精準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