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04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OFC 2025:Anritsu安立知與UT Dallas聯合展示符合OpenROADM MSA標準的資料中心互連控制與通訊品質監測技術 (2025.04.07)
Anritsu 安立知於 2025 年光纖通訊大會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OFC 2025) 與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UT Dallas) 的開放實驗室 (OpenLab) 合作展示符合 OpenROADM MSA 標準的資料中心互連控制與通訊品質驗證
Anritsu 安立知攜手 NTT,在 OFC 2025 展示基於開放標準的 IOWN APN 端對端即時通訊品質驗證 (2025.04.01)
全球領先的創新測試與測量解決方案供應商 Anritsu 安立知參展 2025 年光纖通訊大會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OFC 2025),並於會中與 NTT 合作展示利用其 Netwo
意法半導體打造矽光子技術 引領資料中心與AI運算 (2025.04.01)
在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資料中心對高速、低功耗的光學互連技術需求日益提升。意法半導體描繪了對未來科技的願景。
DeepSeek催生光通訊需求 光收發模組出貨年增56.5% (2025.02.05)
看好現今DeepSeek模型降低AI訓練成本,可望擴大應用場景,增加全球資料中心建置量。未來若將光收發模組作為AI伺服器互連傳輸資料的關鍵元件,則可望受惠於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2024.11.05)
光通訊正成為5G、AI伺服器、資料中心及未來6G網路的核心。 然而從設計到驗證的每一環節,都對測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精度測試儀器能幫助工程師診斷訊號,確保光通訊可靠與穩定
AI伺服器驅動PCB材料與技術革新 (2024.10.28)
目前台灣PCB產業除了積極轉型智慧製造節能以減碳之外,還須善用2024年上半年仍受惠於AI需求帶動出口好轉的契機,驅動AI伺服器供應鏈加工技術與材料革新開源,成為確保PCB產值能穩定成長的關鍵
安立知參與OIF在ECOC 2024的OpenROADM互通性展示 (2024.09.12)
Anritsu 安立知將於 9 月 23 日至 25 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歐洲光通訊會議 (ECOC 2024) 上,參加專為建立光傳輸設備標準的產業組織—光互連論壇 (OIF) 主導的互通性展示。 安立知 Network Master Pro (400G 測試儀) MT1040A 傳輸分析儀將支援雙密度四通道小型可插拔 (QSFP-DD) 光學模組,該模組現已被納入 OpenROADM MSA標準
AI帶來的產業變革與趨勢 (2024.06.13)
隨著2025年AI PC軟硬整合更完備,將成為推動產業復甦的關鍵動力;AI伺服器受惠於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企業內部模型微調等因素導致需求持續上升,成為2024年伺服器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安立知與德州大學於OFC 2024產學合作 展示OpenROADM/IPoDWDM協調系統 (2024.04.02)
Anritsu 安立知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UT Dallas) 合作,在2024年3月26日至28日於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2024年光纖通訊大會暨展覽會 (OFC2024) 上,展示用於全面控制和監測 OpenROADM 與 IPoDWDM 組合網路的協調系統
安立知Network Master Pro MT1040A升級支援OpenZR+介面標準 (2024.02.28)
生成式人工智慧和雲端服務日漸普及、數位化轉型帶動資料中心和都會區網路迅速成長,而分散式中型資料中心增加的數量推動更多中型資料中心之間的資料互連需求。Anritsu 安立知推出支援新介面標準OpenZR+的400G(QSFP-DD)多速率模組MU104014B,成為其乙太網路測試儀 Network Master Pro MT1040A 的模組之一
艾飛思測試實驗室導入安立知光壓力自動驗證系統 (2023.12.14)
Anritsu 安立知宣佈,iPassLabs 艾飛思測試實驗室導入其 MP1900A 光壓力自動驗證系統 (Optical Stress Receive System,OSRS),提供符合 IEEE802.3 400G/800G 標準之驗證環境。iPassLabs 將藉此系統支援客戶 400G/800GE 光收發模組與交換機驗證服務,進行接收端靈敏度、抖動容忍度及合規驗證,為 800GE 系統與元件開發提供準確接收測試方案
安立知與德州大學於SC23產學合作展示OpenROADM端對端測試系統 (2023.11.17)
Anritsu 安立知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UT Dallas) 合作,於美國丹佛舉行的 2023 年超級運算大會 (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 23;SC23) 展示OpenROADM。Anritsu 安立知在現場展示 MT1040A (即 400G 乙太網路測試儀),藉其評估實體層和乙太網路層的品質,並透過連接 400GZR 模組至端對端 OpenROADM 的塞取 (Add/Drop) 線路,以監測網路性能
AMD於OFC 2023發表首款400G在線IPSec處理功能 (2023.03.07)
儘管現代乙太網路埠的傳輸速度已達到400G並逐漸邁向800G,但IPSec解決方案目前的網路傳輸速度仍受限在10G至200G。這款元件旨在應對現代網路基礎設施的高速埠要求,在符合領先業界的加密標準下,相較現今業內在線IPSec解決方案具有顯著的效能優勢
邁向112G PAM4技術轉型 線速加密和連接埠容量是關鍵 (2022.10.21)
隨著全球逐漸步入與疫情共存的新常態,混合工作模式的成長和網路地理分佈的發展,不斷推升網路基礎設施頻寬與安全性的需求,因而重新定義無邊界網路。 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應用的帶動下
萬物連網時代來臨 高速訊號完整性不可或缺 (2022.03.17)
縱觀形塑萬物連網的各項技術,快速穩定的網路連結是個起步。 市場也對於高速數據傳輸相關應用著手進行準備。 這些高速技術卻同時帶來設計、驗證及互通性的高度挑戰
Molex量產400G ZR同調光纖收發器 滿足資料中心互連需求 (2022.03.03)
Molex莫仕正增加生產商用400G ZR QSFP-DD可插拔同調光纖收發器,以支援對於先進資料中心互連(DCI)解決方案與日俱增的需求。400G ZR和400G ZR+產品旨在以小尺寸提供最佳化的資料傳輸速率和低功耗
思科發布創新技術 協助企業實現混合工作 (2022.02.16)
思科發布嶄新的創新解決方案,為居家、辦公室或任何地方工作的人們實現混合工作。 各種規模的企業過去兩年都在適應重塑了IT計劃與營運的重大數位化轉型,包括跨越混合雲以連接私有雲和公有雲、為實現物聯網所使用的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以及安全連接各人各事的混合工作
Aruba:分散式服務正顛覆一切 從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2021.10.22)
轉型中的市場創造產業破壞式創新的機會。隨著雲端服務逐漸移轉到邊緣,分散式服務正在顛覆一切從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到5G和現實虛擬化的創新。 Pensando董事長、JC2 Ventures執行長、思科系統公司前執行長John Chambers共同表示
Microchip和Acacia共推400G 可插拔相干光學元件 (2021.10.08)
由資料中心擴張和 5G 網路建設所驅動的頻寬需求增加,預計將激發對更快相干高密度分波多工系統 (DWDM) 可插拔光學元件的需求。並促成資料中心互連 (DCI) 和都會光傳輸網路 (OTN) 平台從 100/200G 轉移到 400G 可插拔相干光模組以支援這些超連接架構
思科協助客戶達成智慧雲端 提供數位體驗 (2021.06.07)
人們正生活於這個「超連結」而分散的世界,比以往更依賴雲端,同時IT團隊亦因要為人們隨時隨地提供最佳的數位體驗而面臨挑戰。因此,企業正遷移至雲端主導的營運模式,以速度、洞察力、可控性等三大元素,將分散的應用程式、用戶和技術人員連接起來


     [1]  2  3  4  5  6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TXOne Networks發布Stellar端點解決方案最新版可簡化OT資安
2 健保推遠端監測助攻 在宅急症照護更安心
3 茂綸登場NVIDIA GTC大會 展示全方位AI自動化解決方案
4 意法半導體 250W MasterGaN 參考設計加速高效與小型化工業電源供應器設計
5 ROHM推出實現業界頂級放射強度的小型表面安裝型近紅外LED
6 開發人員均可開始使用Nordic Semiconductor nPM2100
7 意法半導體推出全方位參考設計,專為低壓高功率馬達應用打造
8 意法半導體推出新款智慧型功率開關,具備小巧外型、高效率與高度可靠性
9 Microchip推出電動兩輪車生態系統,加速電動出行創新
10 Littelfuse通過AEC-Q200認證的823A系列高壓汽車應用保險絲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