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光場顯示:徹底解決AR/VR的視覺疲勞 (2025.02.13) 本次講座以「光場顯示技術」為主題,邀請到台灣大學電機系與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宏銘,深入淺出地介紹光場顯示技術的原理、應用和未來展望。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2025年智慧眼鏡將成主流?AI助攻成關鍵 (2025.02.05) MIT Tech Review近期撰文指出,智慧眼鏡正蓄勢待發,準備迎接它的「酷」世代。包含Meta與Ray-Ban合作推出的智慧眼鏡,而Snap則推出了第五代Spectacles,兩者都走在潮流尖端。去年12月,Google展示了新款未命名的Android XR原型眼鏡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中研院突破高效太陽能技術研究 提升次世代電池效率逾3成 (2025.01.20) 為了克服現今太陽能發電場域增加不易,由中央研究院攜手國內頂尖學者組成下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發團隊,整合來自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高效太陽能光電技術的研究專長,於今(20)日宣稱以2年時間成功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的下世代(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成為化解此困境的核心策略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醫材業產值重回成長軌道 2024年前10月年增2.1% (2025.01.19) 基於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及人口老化趨勢影響,醫療照護需求與日俱增,加上業者積極研發,導致醫療器材業產值大抵呈現逐年穩健上升態勢,其中包括醫療設備及用品、眼鏡類、醫用化學製品等產業,截至2024年1~10月統計將達到約881億元,年增2.1%,重回成長軌道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解析CES 2025洞見趨勢 AI科技全面滲透生活 (2025.01.16) 為協助產業快速掌握2025年最新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於今(16)日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涵蓋9大領域,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超輕量智慧眼鏡AiLens 續航力突破10小時 (2025.01.13) Ambiq與ThinkAR合作,推出僅重37克的AiLens智慧眼鏡,續航力突破10小時,是業界平均的三倍以上。
這款眼鏡搭載Ambiq的Apollo4晶片和ThinkAR聲控AR技術,AiLens提供無縫、直觀的免手持體驗,並透過邊緣AI提供個人化資訊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2025.01.10) 當全球製造業邁入AI、5G與IoT技術交織的新世代,正在重塑未來生產模式,改變的不僅是工廠樣貌,更是整個產業鏈生態。新一代AIoT智慧工廠,也從傳統運搬輸送應用,更全面性擴及人、機、料、法、環等不同場域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加速供應鏈跨國重組 (2025.01.10) 迎合2018年以來全球供應鏈演進,正加速擺脫單一市場。中華電信也隨著海外台商跨國布局,並為了及時掌握關鍵資訊,偕同各領域夥伴透過5G通訊串連智慧基礎建築、智慧製造等解決方案 |
![](/icon/objclass/CF_icon.gif) |
重新認識光場顯示技術 (2025.01.10) 智慧眼鏡的風雲再起!幾家科技大廠的頻頻動作,意味著這個曾經備受批評的穿戴式顯示產品,即將重回鎂光燈的焦點。
而曾一度被認為發展受限的光場顯示技術,也開始隨著智慧眼鏡的新浪潮再度受到關注,甚至被認為是成為建構真正沉浸式體驗的關鍵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ES 2025:Wearable Devices與RayNeo推出革命性AR眼鏡 (2025.01.09) Wearable Devices與RayNeo宣布,雙方將攜手合作,推出搭載Mudra神經輸入手環的RayNeo X3 Pro眼鏡,重新定義擴增實境(AR)體驗。
Wearable Devices的Mudra技術透過高度精準的神經輸入手環進行手勢追蹤,無需視線內手勢,從而降低設備重量和功耗,並實現更緊湊、更時尚的設計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CES 2025:Captify智能眼鏡專為聽力障礙人士設計 實現即時字幕顯示 (2025.01.07) 在2025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上,Captify智能眼鏡引起了關注。這款專為聽力障礙人士設計的眼鏡,透過先進的AI技術,實現了即時的對話字幕顯示,填補了市場上對此類輔助設備的需求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2025年CES依然著重人工智慧 AI能力下放家電漸成趨勢 (2025.01.06) ㄎ2025年CES於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維加斯盛大開幕,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科技巨頭和創新企業參展。 本屆展會的焦點仍然是AI,各大廠商紛紛展示其最新的AI技術和應用。
三星宣布,其最新的電視機型將整合微軟的Copilot AI助手,轉變為「智慧夥伴」,不僅提供娛樂功能,還能監控並與其他智慧家居設備互動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突破傳統編程限制 AI讓工業機器人「自學成才」 (2024.12.30) 根據CNN的報導,一家名為Micropsi Industries的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讓工業機器人也能擁有如同人類般的「手眼協調」能力, 適應多變的環境,完成更精細的任務。
以往,機器人給人的印象總是動作僵硬、笨拙,但現在Micropsi的產品MIRAI,透過AI和攝影機訓練機器人執行傳統預先編程動作無法完成的任務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展望2025年頭戴裝置市場 從VR停滯到AR智能眼鏡的轉型契機 (2024.12.30) VR頭戴裝置的發展雖然在技術層面不斷進步,但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在硬體設計上,如何在保持高效能的前提下實現裝置輕量化與舒適佩戴,仍是廠商需解決的難題。此外,顯示技術的進步雖提升了沉浸體驗,但與之相對的是成本壓力居高不下,尤其是在高端產品中顯得尤為明顯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意法半導體生物感測創新技術進化下一代穿戴式個人醫療健身裝置 (2024.12.20)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推出了一款新生物感測晶片,用於下一代醫療保健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運動手帶、連網戒指或智慧眼鏡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imec推出無鉛量子點短波紅外線感測器 為自駕和醫療帶來全新氣象 (2024.12.17) 於本周舉行的2024年IEEE國際電子會議(IEDM)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攜手其比利時Q-COMIRSE研究計畫的合作夥伴,展示第一款包含砷化銦(InAs)量子點光電二極體的短波紅外線影像(SWIR)感測器原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短波紅外線技術新突破 無鉛量子點感測器開啟環保影像新時代 (2024.12.17) 短波紅外線(Short-Wave Infrared, SWIR)是指波長介於1至3微米之間的紅外光譜範圍,位於人眼不可見的光譜之外。SWIR感測器能夠透過偵測材料在此波段的特定反射特性,增強影像的對比度與細節,並分辨對人眼而言看似相同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