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94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車聯網通訊服務之來龍去脈 (2019.11.14)
在可預見將來,用於基本安全應用的直接C-V2X PC5(稱為第一階段)將仰仗LTE Release 14進行通訊,尤其是在網路覆蓋範圍之外的情形。
Nordic Semiconductor提供獨特的nRF91系列蜂巢式IoT模組 (2018.12.14)
Digi-Key、貿澤電子和Premier Farnell等主要經銷商將開始提供nRF9160模組,該模組比至今針對LTE-M和NB-IoT應用而推出的任何其他蜂巢式IoT模組都要小巧許多、功耗更低,並且具有更多安全功能
是德科技與SGS加強5G相符性測試協同運作 (2018.11.01)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日前宣布與全球領先的檢驗、驗證、測試和認證公司SGS增強雙方在5G相符性測試領域的合作。 SGS使用是德科技解決方案已有10多年歷史,並一直依賴是德科技測試和量測解決方案來實現3GPP LTE和3G(WCDMA)的監管、協定和射頻測試
意法半導體STM32行動通訊雲端探索套件 IoT即開即用 (2018.07.17)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用於連接蜂巢式通訊物聯網的STM32探索套件現在可以透過意法半導體全球經銷商訂購。 該套件現有兩款產品可供選擇,每款產品皆包含STM32L496探索板、整合Quectel數據機的STMod+行動通訊擴充板,以及支援2G/3G連接而預裝EMnify設定檔的ST Incard嵌入式SIM(eSIM)卡模組
3GPP LTE V2X車聯網技術標準漸成形 (2016.10.04)
隨著技術的發展,LTE標準不再只是過去的手機通話、智慧手機上網,LTE技術標準已廣泛向各種應用延伸,例如用手機收看電視廣播的LTE Broadcast(學名MBMS/eMBMS)、急難對講機用途的MCPTT(Mission Critical Push To Talk)、鄰近訊息服務的LTE Direct、產業與工業控制的ULL(Ultra Low Latency)等
三星與高通推出小型基地台方案 在未授權頻譜上運行LTE網路 (2016.02.22)
(美國聖地牙哥/韓國首爾訊)三星電子與美國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宣佈聯手發展小型基地台技術,以及能在未授權頻譜上運行LTE的產品,以提升行動網路的速度與容量,協助電信業者為用戶提供更多元及更優質的使用者體驗
[專欄]公眾物聯網LPWAN引發超窄頻(UNB)競賽 (2016.01.18)
公眾物聯網的佈建,需要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s;低功耗廣域網路)的支持,而LPWAN的諸多傳輸特性與今日Wi-Fi、3G/4G不大相同,LPWAN重視低功耗的長時間電池運作、低資料傳輸率、遠傳輸距離、多傳輸節點等
R&S推出整合USB/LAN介面的二極體感測器加速功率量測 (2015.03.17)
羅德史瓦茲(R&S)功率感測器系列新增全新的三通道二極體感應器,除了技術成熟的 USB 感測器外,全新的感測器還支援了區域網路 (LAN) 介面, LAN適合於長距離遠端控制應用
是德科技擴充UXM無線測試儀的LTE-A載波聚合支援 (2015.02.10)
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宣佈旗下的Keysight E7515A UXM 無線測試儀增加了新功能,以因應業界對快速發展的 3GPP LTE-Advanced 載波聚合技術的迫切需求。UXM支援多細胞(cell)、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載波聚合、4x2 MIMO和整合式衰減功能,讓工程師能信心十足地評估其設計是否已經準備就緒
是德科技推出Wi-SUN和LTE/LTE-Advanced信號產生解決方案 (2014.08.25)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日前宣佈旗下的Signal Studio軟體現在新增兩個信號產生工具;第一個是支援基於IEEE 802.15.4g之Wi-SUN標準的信號產生軟體,第二個是支援LTE/LTE-Advanced上行鏈路(UL)2 x 2 MIMO和即時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機制的信號產生軟體
安捷倫率先推LTE-Advanced Uplink 4x4MIMO信號產生解決方案 (2014.04.01)
安捷倫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 Inc.)日前宣佈推出業界第一套LTE-Advanced上行鏈路4x4 MIMO信號產生解決方案,旨在協助研發工程師驗證FDD和TDD LTE-Advanced eNode B接收器的性能。該解決方案透過N7624B/25B Signal Studio for LTE/LTE-Advanced FDD/TDD軟體提供新增的上行鏈路4x4 MIMO支援
PXI架構為新一代無線標準提供靈活度 (2014.02.18)
眾所周知,無線通訊標準需不斷發展演進,才能因應持續攀升的傳輸率。若要提升資料傳輸率,主要必須強化通訊協定的實體層(Physical layer)。由於強化過程往往需耗時數年,也迫使工程師必須一併考量通訊系統與RF測試需求的變化
安立知支援TD-SCDMA測項開發,LTE裝置可透過Rapid Test Designer軟體執行多模測試 (2013.08.05)
Anritsu安立知為其廣受歡迎的3GPP行動通訊測試解決方案 — Rapid Test Designer(RTD)軟體新增TD-SCDMA訊令測試功能,為晶片及行動裝置製造商的測試案例開發作業提供了更加穩定的環境,並能符合全球最大系統業者 — 中國移動所使用的最新行動通訊標準
建立跨領域知識 成為現代工程師刻不容緩的課題 (2013.02.27)
數位預失真技術可改善功率放大器線性度,它需產生並量測頻寬比線性化放大器寬3到5倍的信號。此時可使用控制軟體來產生激發波形,然後將它下載到射頻信號產生器並輸入功率放大器, 接著可使用信號分析儀來擷取放大器的響應,並且與可建立預失真矩陣的信號相比較
LTE站穩主流地位的三大挑戰 (2013.02.25)
即便WiMAX逐漸式微,LTE的奮戰和妥協卻必須持續, 那麼,LTE要站穩主流地位的挑戰究竟為何?
LTE上路 先搞定量測難題 (2013.01.11)
LTE正式上路,無線裝置使用族群當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隨著LTE而來的種種技術問題,卻也為量測工程師帶來新挑戰。 如何解決LTE量測的難題,量測廠商必須在第一線做好把關
[評析]LTE站穩主流地位的三大挑戰 (2012.12.04)
WiMAX與3G/LTE間的戰爭似乎已近尾聲,WiMAX的技術生態圈與商用普及性都不如LTE,贏家看來是3G/LTE(以下簡稱LTE,但泛指3GPP一脈相承的通訊標準)。 不過,LTE的勝利不是沒付出代價,後起之秀WiMAX以各種利益吸引商業合作夥伴改從LTE投效WiMAX,例如WiMAX的基地台設備較低廉,或WiMAX的傳輸量較大等
Rohde & Schwarz率先提供LTE-Advanced行動電話開發者進行 MIMO 上行訊號測試 (2012.10.12)
Rohde & Schwarz為業界第一個提供 3GPP LTE MIMO 上行訊號分析的儀器供應商,現在正式推出 R&S FS-K103PC 軟體選項,適用於 R&S FSV, FSQ 以及 FSW 等訊號分析儀,提供晶片製造商進行元件開發以供應現在及未來的使用者端設備需求
LTE研發技術概述*3GPP Long-Term-Evolution(LTE)技術引導 (2012.09.20)
課程介紹 WiMAX技術的崛起刺激現有3G/3.5G WCDMA的相關業者驚醒,高寬頻、高移動速度的Internet時代,即將來臨。所以,相關的標準組織3GPP急起直追,也訂出了具競爭力的LTE標準
TD-LTE標準進程加速 LTE-Hi是亮點 (2012.09.13)
中國在行動通訊技術上的進展實在讓台灣感到汗顏,幾年前還在落後於全球的2G階段,如今已全面進入3G世代,而且明年馬不停蹄地就要大步跨進4G/LTE世代了。 在LTE的推動上,中國移動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1]  2  3  4  5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Microchip發佈適用於醫學影像和智慧機器人的PolarFireR FPGA和SoC解決方案協議堆疊
2 安勤推出搭載NVIDIA Jetson平台邊緣AI方案新系列
3 貿澤RISC-V技術資源中心可探索開放原始碼未來
4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應適用於全球LTE、智慧和IoT應用的Nordic Semiconductor nRF9151-DK開發套件
5 u-blox 推出適用於穿戴應用的新型 GNSS 晶片UBX-M10150-CC
6 Microchip 推出新款統包式電容式觸控控制器產品 MTCH2120
7 Littelfuse NanoT IP67級輕觸開關系列新增操作選項
8 英飛凌新款ModusToolbox馬達套件簡化馬達控制開發
9 凌華科技透過 NVIDIA JetPack 6.1 增強邊緣 AI 解決方案
10 台達全新溫度控制器 DTDM系列實現導體加工精準控溫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