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工具機齊聚CIMT 2025搶單 力抗全球經貿變局 (2025.04.22) 在中美貿易戰雲密布下登場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25),今年以「融合創新 數智未來」為主題,仍吸引來自全球30個國家與地區,超過2,400家企業參與、總展出面積高達31萬平方米,預計將吸引近20萬名專業買主參與,成為觀察這波全球製造業脈動的關鍵場域 |
 |
家登久留米廠動土 光罩及晶圓傳載服務備援全球客戶產能 (2025.04.17) 因應客戶的全球佈局,半導體相關企業的需求不斷增長,關鍵性貴重材料保護、傳送及儲存解決方案整合服務商家登精密日前於日本久留米市舉行子公司GUDENG株式會社久留米廠動土儀式,由家登精密董事長邱銘乾主持 |
 |
imec授予蘋果資深副總Johny Srouji 2025年度終身創新獎 (2025.04.15)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宣布,蘋果硬體技術資深副總Johny Srouji將獲頒2025年imec終身創新獎(2025 imec Innovation Award)。
該獎項認可Srouji在開發蘋果晶片時運用他的領導才能,在塑造蘋果的技術發展藍圖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 |
 |
美國西北大學研發全球最小可生物降解心律調節器 (2025.04.15) 美國西北大學的工程師團隊近期研發出全球最小的可生物降解心律調節器,尺寸僅為 1.8 毫米寬、3.5 毫米長、1 毫米厚,體積小於一粒米。這款裝置可透過注射方式植入體內,無需手術,並在完成任務後自然分解,無需取出 |
 |
第三屆香港國際創科展聚焦五大科技領域 (2025.04.10) ‧ 香港國際創科展及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於4月13日至16日隆重登場,合共匯聚29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800家展商參展
‧ 香港國際創科展聚焦五大科技領域,帶來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網絡安全、及智慧出行等範疇的尖端科技方案 |
 |
台達支持全台首部8K深海紀錄片電影《沈睡的水下巨人》 呼籲海洋保育與珊瑚復育 (2025.04.10) 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贊助生態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6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8K公益首映會,邀請海洋保育團體及公益夥伴搶先試片。《沈睡的水下巨人》是全台首部以超高畫質記錄台灣深海影像的紀錄片 |
 |
解析USB4測試挑戰 (2025.04.08) 從8K影音串流到工業物聯網,從電動車智能座艙到邊緣運算節點,這場由USB4介面所驅動的技術革命,正在重塑人類與數位世界的互動方式。 |
 |
藍牙Channel Sounding 厘米級經濟的定位革命 (2025.04.07) 藍牙Channel Sounding的意義,不僅在於技術規格的提升,更標誌著「空間感知」成為物聯網的基礎能力。當每一台設備都能精確感知彼此的位置與運動狀態,從智慧城市到元宇宙的應用場景將迎來顛覆性創新 |
 |
眼球追蹤技術新突破 美研究團隊「偏折術」增加三千倍精準度 (2025.04.01)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一項創新方法,有望徹底改變眼球追蹤應用。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指出將強大的三維成像技術「偏折術」(deflectometry)與先進的計算方法結合,有潛力顯著提升現有的眼球追蹤技術 |
 |
感測,無所不在 (2025.03.14) 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慧家居,從工業機器人到無人機,越來越多的應用需要機器能夠感知和理解周圍的環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便是環境感知技術及其核心零組件。 |
 |
低空經濟方興未艾 亞洲地區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2025.03.10) 低空經濟,指圍繞1000米以下空域開展的經濟活動,包括通用航空運營、航空製造、飛行培訓、航空旅遊、低空物流配送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已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
XPANCEO展示智能隱形眼鏡原型 可透過無線供電 (2025.03.10) 在今年的MWC 2025展會上,XPANCEO展示了其最新的智能隱形眼鏡,產品整合了AR顯示和生物感測器,為未來的視力健康和增強現實應用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
XPANCEO展示了三款智能隱形眼鏡原型,分別強調了不同的技術創新 |
 |
推進供應鏈減碳 工具機落實以大帶小 (2025.03.06) 即使美國總統川普二度上任後率先退出氣候協議,導致淨零碳排前景不明。環顧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與台灣碳費子法仍陸續接軌上路,促使工具機產業近年來不斷推動節能標章認證、PCR制度等落實以大帶小,推進供應鏈減碳策略 |
 |
中國計劃全國推廣RISC-V晶片 加速擺脫對美技術依賴 (2025.03.04) 根據路透社消息,中國正準備推出一項全國性政策,鼓勵國內廣泛採用開源的RISC-V晶片技術,以加速減少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半導體技術的依賴。
報導指出,這項政策方針可能會於本月發布,並由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起草 |
 |
應用材料新一代電子束系統技術加速晶片缺陷檢測 (2025.02.25) 電子束成像一直是重要的檢測工具,可看到光學技術無法看到的微小缺陷。應用材料公司推出新的缺陷複檢系統,幫助半導體製造商持續突破晶片微縮的極限。應材的SEMVision H20系統將電子束(eBeam)技術結合先進的AI影像辨識,能夠提供更精準、快速分析先進晶片的奈米級缺陷 |
 |
人形機器人方興未艾 跨域合作與技術創新是發展關鍵 (2025.02.24) 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技術正迅速發展,全球各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積極投入,推動此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根據研究指出,中、美、日、韓、德國等國家長期位居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前列,預計2025年將持續執行總計超過130億美元的相關計畫 |
 |
微軟量子運算新突破 可望開啟量子晶片實用化大門 (2025.02.21) 微軟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量子晶片。 這一突破性進展,標誌著微軟在構建實用化量子計算機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為量子計算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與傳統電腦使用位元(0或1)進行運算不同,量子電腦利用量子位元(qubit)進行資訊處理 |
 |
一粒沙,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 (2025.02.21) 想像一個沒有手機、網路或行動通訊的世界。一片苦於飢荒的大陸。一種神秘又致命的病毒,不受控制地傳播。 |
 |
前OpenAI技術長成立AI新創 打造符合人類價值觀的AI系統 (2025.02.19) 前OpenAI技術長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週二宣布成立一家名為Thinking Machines Lab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團隊成員約有30位頂尖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他們皆來自OpenAI、Meta和Mistral等競爭對手 |
 |
科學家以微膠囊及可逆化學鍵技術打造自修復材料 (2025.02.18) 近年來,科學家在材料科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發出一種能夠自動修復裂縫或損傷的「自修復材料」。這項創新技術不僅有望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還能減少資源浪費,對建築、汽車、電子產品等多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