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52
(您查閱第 2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AI賦能智慧製造轉型 (2024.06.13)
台灣中小規模的傳產製造、機械設備業陸續推行製造服務化、工業4.0、數位轉型等;未來應逐步建構數位分身,預先於實地量產前模擬加工,藉以提升良率,並減少因廢品而增加排碳
使用 P4 與 Vivado工具簡化資料封包處理設計 (2024.05.27)
加快設計週期有助於產品更早上市。實現多個設計選項的反覆運算更為簡便、快速。在創建 P4 之後可以獲取有關設計的延遲和系統記憶體需求的詳細資訊,有助於高層設計決策,例如裝置選擇
AI賦能智慧製造轉型 (2024.01.29)
台灣中小規模的傳產製造、機械設備業,早在2010年開始,陸續推行製造服務化、工業4.0、數位轉型等,已習慣蒐集累積製程中/後段鑑別監控....
AWS第一代自研晶片問世 具備AI與ML能力 (2023.11.30)
亞馬遜(Amazon)旗下Amazon Web Services(AWS)於AWS re:Invent全球大會上宣布,自研晶片的兩個系列推出新一代,包括AWS Graviton4和AWS Trainium2,為機器學習(ML)訓練和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等廣泛的工作負載提供更高性價比和效能
NVIDIA在Microsoft Azure上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代工服務 (2023.11.16)
NVIDIA 今天推出了一項人工智慧代工服務(AI foundry service),旨在為部署在 Microsoft Azure 上的企業和新創公司增強客製化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的開發和調整。 NVIDIA人工智慧代工服務匯集了三個要素:一系列的NVIDIA AI Foundation Models、NVIDIA NeMo框架和工具以及NVIDIA DGX Cloud人工智慧超級運算服務
Arduino推出支援Elastic的函式庫 (2023.10.29)
除了Elasticsearch外Elastic公司也延伸發展出許多與自家搜尋相互搭配的軟體,如Kibana資料視覺化儀表板、Logstash多來源資料攫取與轉換等,三者合稱ELK Stack....
BMW集團與AWS合作 賦能下世代自動駕駛平台 (2023.09.06)
Amazon Web Services(AWS)宣布,BMW集團正式選擇AWS作為自動駕駛平台的首選雲端服務供應商。BMW集團將借助AWS的技術開發進階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為將於2025年推出的下世代車型「Neue Klasse」帶來更多創新功能
AMD闡述推動創新機密運算領先雲端方案之技術細節 (2023.08.31)
AMD宣布釋出AMD安全加密虛擬化(SEV)技術的原始碼,SEV是採用AMD EPYC處理器組建機密運算虛擬機器(VM)的骨幹,Amazon Web Services(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以及Oracle Compute Infrastructure(OCI)等雲端服務供應商皆推出相關虛擬機器方案
AWS四大趨勢:商業程式、資料治理、資料雲、模擬技術 (2023.01.29)
綜觀2022 re:Invent的新技術和產品發布,可以看到雲端運算發展的四大趨勢,分別是商業應用程式興起、資料治理與安全性更受重視、大量資料進入雲端、以及世界級的模擬技術成形
亞馬遜:雲端技術將翻轉以往所認知的運動賽事 (2022.12.27)
隨著全球危機屢屢發生,如何借助技術解決棘手問題至關重要。如今獲取資料的來源比以往都還要更多,若能將穿戴式設備、醫療設備、環境感測器、影片錄製與擷取(video capture)和其他連網設備等資料與電腦視覺、機器學習和模擬等雲端技術與應用結合,將對世界產生強大影響力
AWS推出完全託管運算服務 實現動態3D模擬與空間建模 (2022.12.07)
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2022 AWS re:Invent大會上,宣布推出完全託管的運算服務AWS SimSpace Weaver,幫助客戶建構、維運和執行大規模的空間模擬。借助AWS SimSpace Weaver,客戶可以針對具有多個資料點的動態系統部署空間模擬
AWS推出自研晶片支援的三款Amazon EC2全新執行個體 (2022.11.30)
在AWS re:Invent年會上,Amazon Web Services(AWS)宣布推出三款分別由三種新的自研晶片支援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執行個體,為客戶廣泛的工作負載提供更高的性價比
NVIDIA攜手微軟打造大規模超級電腦 加速人工智慧開發與部署 (2022.11.17)
NVIDIA(輝達)今日宣布與微軟展開多年的合作計畫,共同打造全球最強大的人工智慧(AI)超級電腦之一,結合 Microsoft Azure 的先進超級運算基礎設施,以及 NVIDIA 的 GPU、網路技術和完整的 AI 軟體堆疊支援這台 AI 超級電腦,協助企業訓練、部署和擴展 AI,其中包括最先進的大型模型
甲骨文推出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2022.10.21)
甲骨文推出MySQL HeatWave Lakehouse,使客戶能夠以各種檔案格式 (例如 CSV 和 Parquet 以及 Aurora 和 Redshift 備份) 處理和查詢物件存放區中數百 TB 的資料。MySQL HeatWave Lakehouse 是 MySQL HeatWave 產品組合的新產品,能?將交易處理、分析、機器學習和基於機器學習的自動化結合在單一 MySQL 資料庫中
Oracle攜手NVIDIA擴大部署企業採用OCI加速運算與AI技術 (2022.10.19)
Oracle(甲骨文)與NVIDIA(輝達)今日宣布擴大雙方長期的結盟關係,共同進行一項為期數年的合作計畫,利用加速運算與人工智慧(AI)協助客戶應對商業上的各項挑戰。本次合作旨在將完整NVIDIA加速運算堆疊導入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包括GPU、系統與軟體
NVIDIA推出SaaS與IaaS Omniverse Cloud 打造工業元宇宙 (2022.09.21)
NVIDIA(輝達)今天宣布推出首款軟體即服務(SaaS)與基礎設施即服務產品NVIDIA Omniverse Cloud,這套全方位的雲端服務套件可供藝術家、開發人員及企業團隊在任何地方設計、發布、操作與體驗元宇宙應用
Arm發表Neoverse平台 重新定義全球IT基礎設施 (2022.09.15)
Arm 宣布 Arm Neoverse 產品路徑圖再增新品,新產品根植於 Arm 在可擴充效率與技術領先優勢,同時也強化 Arm 對其合作夥伴持續快速創新的承諾。 Arm 資深副總裁暨基礎設施事業部總經理 Chris Bergey 表示:「業界越來越仰賴 Arm Neoverse 帶來的效能、能源效率、特定處理能力與工作負載加速,以重新定義並改變全球的運算基礎設施
AWS助台灣新創打造雲端後量子資安與隱私防護解決方案 (2022.09.06)
源自臺灣大學快速密碼學實驗室的密碼技術新創公司池安科技(CHELPIS),擁有符合產業標準與合規的先進密碼演算法、認證與去中心化技術,致力於打造後量子運算安全解決方案
NVIDIA Fleet Command提供全球邊緣AI部署無縫管理功能 (2022.07.21)
NVIDIA Fleet Command是一種用於在邊緣部署、管理和擴展人工智慧(AI)應用程式的雲端服務,現已新增全球邊緣AI部署的無縫管理功能。 隨著邊緣AI部署規模的不同,企業組織可能擁有多達數千個獨立的邊緣端點,它們必須由IT團隊管理,且有時位於偏遠的位置,如石油鑽井平台、氣象儀、分散式零售店或工業設施
HPE GreenLake發表多項私有雲及雲端新服務 提升混合雲體驗 (2022.06.29)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HPE)旗下旗艦產品HPE GreenLake平台增加多項新功能與新的雲端服務,幫助企業或組織將所有應用程式與資料現代化。其中包括提供雲端原生體驗的新型現代私有雲,能協助企業或組織在任何地點實現混合雲策略


     [1]  2  3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Bourns全新薄型高爬電距離隔離變壓器適用於閘極驅動和高壓電池管理系統
2 Basler全新小型高速線掃描相機適合主流應用
3 意法半導體整合化高壓功率級評估板 讓馬達驅動器更小且性能更強
4 Pilz開放式模組化工業電腦適用於自動化及傳動技術
5 宜鼎推出DDR5 6400記憶體 同級最大64GB容量及全新CKD元件
6 SCIVAX與Shin-Etsu Chemical聯合開發全球最小的3D感測光源裝置
7 SKF與DMG MORI合作開發SKF INSIGHT超精密軸承系統
8 瑞薩與英特爾合作為新款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提供最佳化電源管理
9 宜鼎E1.S固態硬碟因應邊緣伺服器應用 補足邊緣AI市場斷層
10 意法半導體新款750W馬達驅動參考板適用於家用和工業設備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