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31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AWS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協助科學家繪製完整腦部地圖 (2023.07.24)
艾倫研究所(Allen Institute)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資助與Amazon Web Services(AWS)的技術支援之下,打造腦知識平台(Brain Knowledge Platform)並致力於更了解人類腦部,以及更好地診斷與治療精神和神經疾病
以深度學習和Spine Tool評估阿茲海默症治療標的 (2022.12.21)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被視為造成失智最常見的原因,以深度學習和基於MATLAB影像處理應用的Spine Tool,可以協助將計算流程自動化,進而評估阿茲海默症治療標的
國科會首位女性政務副主委上任 提升臺灣科研能見度 (2022.11.01)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一職,今(1)日由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接任,為國科會首位女性政務副主委。 陳儀莊副主委研究領域為腦科技(阿茲罕默症新藥)及神經細胞學
三星開發者大會展示智慧物聯演進成果與裝置體驗 (2022.10.13)
三星電子於舊金山舉行年度三星開發者大會(Samsung Developer Conference,SDC),全球開發者、創作者與設計師齊聚一堂,探索由三星技術促成的無縫串聯體驗。 三星於會中深入分享品牌如何精簡流程,造就顛覆常規的用戶體驗,並揭示SmartThings從互聯平台,轉化為智慧生活推進器的新願景
推動2D/3D IC升級 打造絕無僅有生醫感測晶片 (2022.06.22)
隨著半導體先進製程推進到2奈米(nm)之後,晶片微縮電路的布線與架構,就成為性能與可靠度的發展關鍵,而imec的論文則為2奈米以下的晶片製程找到了一條兼具可行性與可靠度的道路
imec發表超小型通道生醫感測晶片 可讀取神經訊號 (2022.06.16)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舉行的2022年IEEE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 Symposium),發表了一顆具備微縮能力的神經訊號讀取晶片,主打世界最小尺寸的訊號紀錄通道,可用於神經醫學實驗,同步擷取神經元的局部場電位與動作電位
imec突破UWB傳輸極限 成功開發1.66Gb/s毫瓦級發射器晶片 (2022.02.24)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2022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投稿的論文證實了超寬頻(UWB)技術的潛力,將用來支援超低功耗與高位元率的各式應用—從提供未來AR/VR體驗的智能眼鏡技術,到大腦皮層感測的無線遙測模組等
世界首創!台灣跨領域團隊以AI精準偵測失智症前驅期 (2021.12.08)
在科技部長期支持下,臺灣科技大學機械系劉益宏教授帶領之跨域、跨國研發團隊,成功運用腦電波信號處理、 電子電路設計、AI演算法等技術,再與認知神經科學專家與指標性醫學中心專科醫師共同合作研究,開發全球首創「失智症前驅期腦波AI 精準輔助診斷系統」,可精準偵測失智症前驅期
英特爾與新合作夥伴推動神經型態運算發展 (2021.10.01)
英特爾推出Loihi 2,為其第2代神經型態(neuromorphic)研究晶片,以及一款用於開發神經啟發應用程式的開放原始碼軟體框架Lava。展現英特爾在推動神經型態技術方面的不斷進步
一根探針上千個感測器 準確紀錄大腦神經活動 (2021.09.02)
新一代的大腦神經探針可以記錄多達5000個大腦區域,還能把細胞組織損傷降到最低。
動物大探奇 (2020.10.22)
本專題以遊戲中學習為出發,並且結合孩子最感興趣的動物來設計一套「動物大探奇」的遊戲...
科研助攻運動產業 打造AI羽球個人身教練 (2020.06.23)
有了人工智能助攻,選手在運動時就能分析揮拍軌跡和步法,還能偵測疲勞指數,不僅擁有科學且精準的運動訓練,還有全方位無所不在的教練紀錄完整的歷程。 科技部自107年起推動「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計畫」
國研院與科睿唯安合作研究神經科學領域現況及新興熱門趨向 (2020.04.17)
神經科學領域之研究前沿分析》研究報告以神經科學為標的,藉由盤點國際主要研究計畫,分析該領域研究前沿,對國際和台灣相關研究領域發展趨勢進行全盤了解。 @內文:國研院科政中心與科睿唯安(Clarivate)今(4/17)日聯合發佈《神經科學領域之研究前沿分析》研究報告
英特爾將神經形態研究系統擴展至1億個神經元 (2020.03.30)
英特爾旗下的神經形態研究系統「Pohoiki Springs」已可提供1億個神經元的運算能力。此以雲端為基礎的系統將提供給(INRC)的成員,以擴展其神經形態研究工作,解決更龐大、更複雜的問題
國研院動物試驗3D造影系統 助力與台大醫院開發創新精準療法 (2020.03.24)
增進人類福址的創新療法,都是從臨床醫療需求出發,先透過動物試驗測試、修正,最終應用於臨床病人的治療。在此過程中,動物試驗和人體醫療間有效的轉換銜接非常關鍵
英特爾神經形態晶片 打造出擁有嗅覺的電腦 (2020.03.18)
英特爾實驗室和康乃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機器智慧》期刊上共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展示英特爾神經形態研究晶片「Loihi」,在明顯的干擾和阻絕情況下學習和辨識有害化學物質的能力
直擊果蠅大腦!台清交聯手研發超高解析光學顯微鏡成像技術 (2020.03.11)
大腦是由成千上萬個神經細胞集合而成,是動物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但這些神經細胞是如何藉由彼此間的連結與交互作用,產生思考決策等高階功能,科學家絞盡腦汁還是沒有找到答案
台灣提議SYNAPSE組織 號召亞太科學家繪製人類全腦神經圖譜 (2020.01.15)
由台灣的科學家所提議創立的SYNAPSE(Synchrotrons for Neuroscience–An Asia Pacific Strategic Enterprise),目標在三年的時間內利用超高解析度的X光三維成像技術及超大型計算設施,繪製第一個超高解析度人類大腦全腦神經細胞及其網路連結的圖譜
結合AI與晶片技術 科技部推「臺灣腦科技發展及國際躍升計畫」 (2018.12.24)
為了把臺灣已累積豐沛的腦心智與神經科學研究成果與世界接軌,提升國際競爭力,科技部將於明(108)年度,由生科司、人文司及工程司共同推動「臺灣腦科技發展及國際躍升計畫」
2018腦與神經科學創新研發與產學交流工作坊 (2018.03.10)
腦科學為21世紀人類最具前瞻性之領域,世界各國皆大力投入研發,為推動台灣腦與神經科學創新研發與產學之合作與交流,強化台灣腦科學跨領域對話,促進豐沛研發成果之產業化等


     [1]  2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u-blox多功能Wi-Fi 6模組NORA-W4適用於大眾市場
2 安提全新NVIDIA Jetson Orin NX及Orin Nano無風扇邊緣AI系統亮相
3 H+B technics借助 igus 元宇宙 隨時隨地近距離體驗世界
4 智慧監測良方 泓格微型氣象站提供資訊面面俱到
5 Microchip發佈符合Qi v2.0標準且基於dsPIC33的參考設計
6 Lessengers針對人工智慧應用打造800G光學產品組合
7 凌華新款5G IIoT遠端邊緣網路閘道器採用Arm架構
8 凌華全新IP69K全防水不鏽鋼工業電腦專為嚴苛環境設計
9 Nexam Chemical Reactive Recycling添加劑已獲科學驗證效能
10 瑞薩RZ/V2H MPU適用於具有視覺AI和即時控制功能的新一代機器人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