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電腦產業
科技
典故
從演化到多元整合──淺介Bus規格標準的變遷

一個想要滿足於不同市場需求的通用型Bus標準界面,能否在不斷升級傳輸速度及加大頻寬之外,達到速度、容量、品質等多元整合、提升效能為一體的願望?
讓筆記型電腦進入2020年代 (2020.09.11)
由於FPGA能在現場重新程式設計,筆記型電腦的OEM廠商可以通過下載軟體和固件更新,在硬體上實現新的應用,無需重新設計硬體,從而使其產品獲得差異化優勢。
台灣國際醫療展10月登場 防疫生態系及智慧醫療為兩大主軸 (2020.09.10)
後疫情時代開啟了健康、醫療及照護領域相關產業整合技術、創新產品及服務的新契機,2020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將於10月15~17日於台北南港展覽二館舉行
虛擬直播跨域交流實況 聚焦探究防疫智慧科技 (2020.09.03)
全球遭逢COVID-19疫情衝擊,也考驗著各國城市的應變策略及措施,從不同區域的城市首長對談交流防疫經驗當中,顯見智慧科技已成為防疫工作上不可或缺的利器。
BTC匯聚群策力 建構台灣精準健康新未來 (2020.09.01)
後疫情時代已然來臨,面對COVID-19疫情的變異難料與持續的威脅, 2020年度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於9月1~3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今年以「精準健康」為主軸
2020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上線 聚焦防疫科技交流 (2020.08.13)
全球疫情不斷延燒,持續考驗著各城市的防疫策略及應變措施,面對回不去的社會經濟及生活環境,如何降低疫情衝擊帶來的傷害,儘快讓城市恢復正常運作?而國際合作與交流已成為「戰疫」的一股防禦力量
考古未來解密科技寶藏 互動體驗拓展新視界 (2020.08.12)
創新科技,體驗智慧未來!在科技新浪潮翻湧之際,經濟部技術處匯聚16個經濟部轄下研發型法人,3家企業及展示89項創新技術的「解密科技寶藏-未來考古」互動體驗展
透視大腦:高階腦部造影與轉譯研究新利器 (2020.08.03)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變遷、高齡人口增加、經濟型態改變及精神壓力增加等因素,腦神經與精神疾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欲探究腦神經與精神疾病的成因,透過大腦的腦連結體磁振造影掃描(Brain Connectome MRI),將有助於解構連結大腦神經元細胞之間的複雜結構,並瞭解大腦是如何透過腦連結體進行溝通與聯繫,進而影響認知功能與行為
工研院串聯產官學研醫 成立智慧長照大聯盟 (2020.08.03)
根據統計,台灣將快速老化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逾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將逾20%,在高齡化、少子化的衝擊下,未來台灣照護人力將無法支應龐大的需求,如何建立老年友善環境與因應長照需求擬定策略方針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棘手難題
展現台灣生醫能量實力 國際防疫共創新商機 (2020.07.24)
現今全球仍壟罩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的威脅之下,台灣防疫的超前佈署受到國際的肯定,為了讓全球生醫各界能夠跨國、跨業及跨域的商機交流,7月23~2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2020亞洲生技大展(2020 BIO Asia-Taiwan Exhibition)
邊緣網路對速度需求提升 (2020.07.23)
無線連線密度高的網路該如何解決排山倒海而來的頻寬和連線難題? 其中一個解決之道是無線網路流量負載移轉...
AI醫學影像前瞻技術探勘 (2020.07.20)
AI導入醫療流程需要更大規模的流程整合,如何將AI技術延伸至診療流程的前置處理與後期判讀極為重要;而在AI導入的過程中,亦需適時地創造新的服務加以協助。
供應鏈數位化 (2020.07.17)
數位化轉型日益聚焦於客戶及產品與服務體驗,企業追求供應鏈數位化的時機已成熟。唯有做出正確決策,進而改善績效,提高盈利能力,確保競爭優勢。
理解人工智慧:訓練 (2020.07.15)
人工智慧將在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外科手術機器人和軍用無人機等在內的IoT設備運作中起關鍵作用。
後疫時代產業須數位轉型 工研院倡議轉向智慧價值思維 (2020.07.06)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的整體經濟和社會、環境都面臨莫大的衝擊和危機,而危機就是轉機,如何轉型成功是未來產業的重要議題,工研院今(6)日舉辦「韌性台灣 後疫產業發展論壇」
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五團隊獲百萬獎勵金 (2020.07.03)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執行之「創新創業激勵計畫」109年第一梯次決選暨頒獎典禮,於今(7/3)日於台北小巨蛋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舉辦
企業建置資安防護措施刻不容緩 (2020.06.15)
2020下半年可能會有更多的公司運用AI/機器學習偵測及防堵威脅;而駭客也會運用 AI 技術開發出新的攻擊方式,至於網路釣魚和勒索軟體攻擊將會越來越複雜難解。
慈善科技創新力道 國研院與慈濟四大志業簽訂合作備忘錄 (2020.05.26)
多年來國家實驗研究院如同科研基地,協助研發突破科學新技術與積極培育人才,成果斐然。國研院今(5/26)日與慈濟四大志業:慈善基金會、醫療法人、學校法人、人文基金會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邊緣運算是實現智慧物聯應用的關鍵 (2020.05.18)
邊緣運算所能帶來的應用與價值,就是更快、更好的體驗,它能實現在用戶端或者製造前端的智慧化服務。
台灣AI雲驅動產學技術深化及創新服務成效 (2020.05.15)
為領航產業升級,由科技部推動,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簡稱國研院國網中心)與AI戰略發展夥伴華碩、廣達、台灣大哥大共同打造的台灣杉二號超級電腦及台灣AI雲,迄今三年有成
人工智慧長驅直入 邊緣運算漸成產業主導要素 (2020.05.15)
隨著運算資源成熟,邊緣運算將成為所有產業和應用的主導要素。特別是機器人等各種複雜的邊緣裝置,都將加速此一轉變。

  十大熱門新聞
1 國研院20週年院慶 展望未來技術創新向前行
2 挑戰超級電腦新應用 國網盃應用程式效能優化競賽結果出爐
3 全球首款浸沒式液冷SSD 建興儲存科技鎖定AI運算資料中心
4 產官研醫攜手實踐智慧醫養生態系 數位及AI分工加值創新
5 台語人機共學系統創新模式邁向國際 預計9月導入南市中小學
6 貿澤電子開放訂購運作速度高效的Raspberry Pi 5單板電腦
7 Ansys推出生成式AI解決方案 加速更多虛擬測試和創意設計
8 達梭系統臺灣年度高峰論壇 虛實整合擘劃全方位轉型策略
9 Profet AI首款企業級AI治理平台—AILM 打造企業全新管理能力
10 低功耗IB838單板電腦主機板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