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PLC市場中長期成長確立 (2018.02.12) 中國大陸的PLC在2013年成長趨緩,這兩年市場起伏不定,在2012年的9.6%成長率後,2013年的9.3%小幅縮減了0.3%,雖然2014年其市場即反彈成長至13.5%,不過2015年又有下滑,其最大因素在於OEM市場 |
|
智慧概念驅動 EtherCAT開始普及 (2018.02.09) 在智慧製造概念的推動下,投入EtherCAT的設備製造商逐漸增多,原已投入的廠商則開始加碼研發,從市場反應來看,市場對EtherCAT已從過去幾年的觀望進入嘗試導入的階段 |
|
測距技術不斷突破 ToF應用觸角漸趨多元 (2018.02.08) 感測器是智慧化連網系統的重要技術,隨著應用的快速拓展,感測技術也不斷提升,意法半導體(ST)影像產品事業部技術行銷經理林國志就指出,技術與應用往往是互相刺激成長 |
|
邊際運算將成為架構工業4.0起點 (2018.02.07) 經過幾年的市場教育,工業4.0的需求逐漸浮現,工業4.0的架構龐大,一次導入的成本過高,風險也太大,因此多數製造設備業者選擇從最基礎的現場設備連網開始著手,而近年來開始興起的邊際運算(Edge Computing)將會被大幅應用在新世代製造系統中,成為架構工業4.0的起點 |
|
地震不斷 智慧防救災系統成型 (2018.02.06) 這兩天台灣地震不斷,幸好沒有造成災情,不過有鑑於過去幾次包括地震、颱風等天災,政府還是積極強化防救災機制,並且向外國取經,借助同是易遭天災的鄰國日本經驗 |
|
人力短缺+AI技術突破 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嶄露頭角 (2018.02.05)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演進,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開始加速,2014年6月軟體銀行與鴻海合作推出了Pepper,而在2016年年初出現了AlphaGO,這些跡象都顯示出相關技術出現了一大突破,逐漸讓服務型機器人開始嶄露頭角 |
|
落實智慧製造 機器視覺整合加速 (2018.02.05) 機器視覺在製造業的應用逐漸加深,在智慧製造化趨勢中,機器視覺與周邊技術的整合速度將會加快,創造出更高價值。 |
|
雲端、人機、安全性 架構IIoT三大面向 (2018.02.02) 嵌入式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已有多年,近來技術的精進,延伸出更寬廣的製造系統設計視野,業者指出,工業物聯網要產生效益前,必須先強化各面向的設計,有了堅實的基礎 |
|
製造業與服務業結合 跨域生產看見新可能 (2018.02.01) 在大數據、互聯網、智能AI新興科技趨動下,全球經濟體對空間與時間的思維快速翻轉,產業既有的疆界趨於模糊,面對無國界日益激烈的競爭,業界人士均指出,台灣中小型製造業未來的成長動能在於科技力,但中小企業如何克服本身資源有限的劣勢,在以市場洞察為前提下,激盪出創新營運模式 |
|
推動台灣自造熱潮 南科打造智慧機器人基地 (2018.01.30) AI是台灣科技產業下一個發展重點,科技部在2017年制定出5大策略,預計將投入新台幣160億元培植台灣AI人才,5大策略中,將在在中、南科建立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以會員制提供智慧機器人創新應用開發人才自己動手做的工作場域 |
|
LoRa與Sigfox各有所長 因應需求選擇標準 (2018.01.26) LoRa與Sigfox兩大技術的應用領域重疊性相當高,也一直是被相關廠商作為相互比較的技術。事實上,LoRaWAN的傳輸距離遠不及Sigfox,不過訊號也可傳輸數公里;且因LoRa技術具有開放性 |
|
邊際或集中? 物聯網AI運算設計各有考量 (2018.01.24) AI與物聯網的整合趨勢逐漸明朗,透過建置於雲端的AI運算能力,系統將更具智慧,不過在整體運作與傳輸費用的考量下,現在部分應用領域走向邊際運算架構,未來物聯網將不僅上層具有AI功能,終端設備也會有定程度的AI設計 |
|
機器人與搬運車無縫接軌 打造工業4.0智慧工廠 (2018.01.23) 根據工研院IEK統計全球服務型機器人應用現況中,專業用途機器人(Professionalusagerobots)台數成長率達25%(約4萬1,060台)、金額成長14%(約46億美元),而用於製造業、物流業、批發零售業的物流機器人(logisticsystems)含無人搬運車(AGV)約成長50% |
|
步伐雖慢但堅定 物聯網2018發展將加速 (2018.01.22) 物聯網過去幾年的發展速度雖不如預期,不過整體市場仍朝正向發展,在技術與應用都漸臻成熟的態勢下,預計2018年的導入速度將會加快。 |
|
步伐雖慢但堅定 物聯網2018發展將加速 (2018.01.22) 物聯網在2017年熱度不退,由目前市場態勢來看,2018年仍會延續,雖然過去幾年各大研究單位對物聯網的爆發時間多有失靈,不過成長仍然持續,整體趨勢也相當明朗,雖然進展不快,不過物聯網的整體趨勢仍是持續向前,而應用時程的緩慢,也讓設備與系統供應上不斷研發出更高效能、更低功耗、更佳性價比的技術與產品 |
|
AI革命啟動 垂直應用將陸續上路 (2018.01.19) 科技部將2017年設定為台灣AI元年,啟動多項計畫,就目前看來,已有多項垂直產業開始嘗試導入AI,2018年開始將會在部分產業看到AI的應用。 |
|
工業機器人產值激增 2020年裝機量將達50萬台 (2018.01.19) 過去工業機器人主要是替代所謂的3k工作(危險、骯髒、辛苦),但隨著精度、速度、可靠度、控制性、親和性、安全性等技術的精進,現在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導入動主因,已成為取代昂貴人力成本,此外隨著工業4 |
|
綠電技術不斷突破 碳排放降低指日可待 (2018.01.18) 能源議題持續多年,為減少碳排放,各國產官學界均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Pratim Biswas博士指出,目前綠電佔各國的能源比例仍低,主要原因在於綠電所需的條件與傳統火力發電的運作模式不同˙再建置時需要另外的成本支出 |
|
擘劃智慧製造未來藍圖 (2018.01.18) 智慧化是製造業的未來趨勢,就目前發展來看,客製化將加速製造系統中軟硬體的整合趨勢,而人機共工則將改變過去製造現場的生產模式,提升整體效率。 |
|
從無人工廠到人機共工 智慧製造趨勢轉向 (2018.01.17) 智慧製造走向以人為本的思考方向,以歐美大廠為例,現在早已不再只是研究於怎麼開發成無人工廠,反而更聚焦於人跟機器間該如何互動與搭配才能有效提升效率,在未來的工廠中,工業機器人將會扮演重要角色,設置於產線中的機械手臂,與作業人員共工的機率相當高,因此如何避免人員為機械所傷,就成為重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