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台和元件中,部署並測試MIMO和波束成形技術的 3大挑戰 (2019.10.09) 隨著5G New Radio( NR)從標準和規格制定進入發展階段, 多輸入多輸出(MIMO)和波束成形等技術的支援至關重要。 |
|
水輔製程動態流體預測之滿射倒流法驗證 (2019.10.08) 流體輔助射出成型製程是在塑膠射出成型時,將輔助流體注入,使內部為中空的成型技術。對於成品的收縮率、凹痕的改善、尺寸精密度、殘留應力等有很大的助益。 |
|
延伸工業感測器價值鏈 須藉系統整合深入應用 (2019.10.03) 即便近年來工業4.0已成顯學,台灣製造業除了可結合法人自主開發基層感測器之外,也有其他廠商雖引進國外產品。 |
|
強化工業用感測器產業鏈 有賴產研協同合作 (2019.10.02) 感測器不僅在工業4.0問世開始,就被視為CPS的核心關鍵零組件。 |
|
半導體產業換骨妙方 異質整合藥到病除 (2019.10.02) 異質整合是助力半導體產業脫胎換骨的靈丹妙藥,以結合具備不同材料特性和物理需求的功能區塊,打造高整合、低功耗又小巧的的晶片設計。 |
|
達梭系統「體驗時代的製造業」大會落實戰略 (2019.10.01) 每年達梭系統(Dassault)定期在上海舉行的「體驗時代的製造業」全球大會,針對製造業的演進發展提供全新視角。 |
|
3奈米製程將是晶圓代工廠的顛峰之戰 (2019.10.01) 有能力將半製程推進到7奈米以下的業者,僅剩三星電子和台積電,誰能在3奈米技術中勝出,誰就有希望取得絕對的市場優勢。 |
|
因應工廠需求 打造特定AI視覺系統 (2019.09.25) 在製造業中,影像技術在生產與廠務兩端都有所應用,生產端主要為機器視覺,作為產品檢測之用,廠務端則是電腦視覺,用於工安、環境的偵測。 |
|
掌握機聯網關鍵設計 打造工業物聯網基礎 (2019.09.24) 機聯網是工業物聯網的基礎,透過完善的功能設計,將可串連位於各地的機台,掌握其運作狀態,提升企業競爭力。 |
|
從貿易戰火餘燼重生 機械業尋求進口替代新動能 (2019.09.11) 除了政府已投入輔導業者加速轉型升級之外,機械公會也配合打造進口替代的試驗場域,以尋求2025年產值倍增新動能。 |
|
歐系傳動元件掌握研發優勢 融入智慧化系統整合 (2019.09.11) 歐系傳動元件廠商藉由長久累積的研發實力,掌握關鍵材料特性,適用嚴苛環境;進而融入智慧化科技,得以管控產品全壽命週期成本。 |
|
5G高頻的PCB設計新思維 (2019.09.11) 5G技術所需的較高頻率,為PCB製造帶來了重大挑戰。而電子裝置不斷縮小的外觀尺寸,也使得挑戰更加嚴峻。PCB必須符合更高標準的效能和品質,以確保5G通訊不中斷。 |
|
人工智慧正在改變EDA的設計流程 (2019.09.10) EDA讓電子設計有了飛躍式的成長;如今,人工智慧正站在EDA成功的基礎上,正逐漸重塑了EDA設計的風貌。 |
|
AI風潮下的PCB產業新契機 (2019.09.10) 近年來,PCB產業年呈現正向發展,有全新機會,也有全新挑戰。而5G與IoT等應用興盛,直接帶動了高頻、高速PCB的市場需求。未來PCB產業將持續朝高密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前進 |
|
有為者亦若是 開創異質整合產業新藍圖 (2019.09.10) 專訪鈺創科技董事長/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會長盧超群 |
|
工研院助攻機械業 迎向高端智慧製造新藍海 (2019.08.21) 為機械產業轉型更添利器及提升產業整體效益,工研院在「2019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發表列為5+2產業創新政策之智慧機械成果,首度曝光的「智慧砂帶機與亮面瑕疵檢測系統」 |
|
開創台灣感測器研發聚落 科技部智慧機械創新館展示成果 (2019.08.21) 為了凝聚產學研的研發能量發揮綜效,由科技部及國研院主辦的「科技部智慧機械創新館」今(8/21)日在「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展示成果。此外,國研院分別與「東台精機」及「巨晶實業」簽署合作協議 |
|
物聯網簡介 (2019.08.21) 根據Stastita的研究報告,到2025年物聯網設備的總量預計將超過750億台,本文重點在於探討通訊連網技術和連網設備,特別聚焦在個人化的穿戴式裝置。 |
|
支援系統-技術偕同最佳化的3D技術工具箱 (2019.08.19) 系統-技術偕同最佳化(TCO)—透過3D整合技術支援—被視為延續微縮技術發展之路的下一個「開關」。 |
|
智慧型水耕蔬菜雲端控制系統 (2019.08.16) 本作品以模糊邏輯控制判斷機制,用 Holtek HT66F70A 作為主要控制核心晶片,系統運作經由溫濕度及 pH 值感測元件,擷取數據至晶片整合感測器訊號,後以 LCM 作為顯示及操作之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