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新聞 /   
5年1500萬美元 工研院與Intel共推3D記憶體
 

【CTIMES 朱致宜 報導】   2011年12月06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741】
  

Intel今日(12/6)與工研院、經濟部技術處共同宣佈一項針對下世代記憶體技術的合作案,未來五年總投入金額共達一千五百萬美元。這是Intel在Ultrabook以及行動裝置的佈局,工研院將提供 IC 架構及軟體技術,目標是在五年內,將記憶體功耗節省至10倍、甚至百倍以上。

BigPic:500x334
BigPic:500x334

Intel副總裁暨技術長,同時也是Intel Lab總監Justin Rattner表示,技術必須配合商業才能產生火花,Intel、工研院以及經濟部技術處將在未來五年內,三方各投入五百萬美元進行此技術研發。初步計畫是開發超快速且節能性高的記憶體技術,應用在Ultrabook以及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手持式裝置。

工研院資通所組長吳誠文表示,這項合作案談了一年多終於定案,決定在手持式裝置部份,利用TSV矽穿孔技術,以堆疊方式將處理器與記憶體結合,有效縮減硬體空間,並將傳輸速度與容量再向上推。其中技術最大的難處,在於記憶體與處理器兩者的耗電量以及速度有著相當大的落差。

吳誠文表示,除了三方共同投資的一千五百萬美元之外,並希望至少從第二年開始在企業界導入(投資),目前並未設立資金門檻。工研院資通所組長吳誠文表示,未來晶圓製造產業的產業鏈可能有些變化,上下游任何業者,目前興趣最高的廠商是晶圓製造公司或IC設計業者等半導體產業鏈,手機相關業者反而興趣普普。未來新型態記憶體專利所有權屬於工研院,但如需使用到CPU相關專利,廠商仍必須付給Intel授權金。

目前22奈米Tri-Gate三閘極電晶體目前已經正在量產之中,等於在製程之戰拉大與台積電與三星的距離。Justin Rattner表示,這樣的鴻溝是其他廠商無法企及的,對於目前市場上傳言台積電與三星不想跟隨Intel的腳步,Justin Rattner顯然信心十足,他說,除了三閘極電晶體技術,Intel目前手上的光互連技術(Optical Interconnect),Computational Lighthorgraphy(光微影技術),以及High-K Germanium技術甚至Nanowires奈米線技術等,這些投資是非常鉅額的,任何其他製造商若想建立自己的製程標準,他認為「危險」,且「過於昂貴」。

不過,針對這項合作,畢竟工研院是在技術面進行整合,台灣方面並無法與Intel獲得任何承諾,五年後此項技術會是唯一的標準。五年合作時間如技術演進殺出程咬金,其實難保會再有下一個「Wimax門」出現。

關鍵字: 3D IC  intel(英代爾, 英特爾工研院  吳誠文  吳明機  Justin Rattner 
相關新聞
工研院歡慶電光50周年 百位半導體及光電業者齊聚
工研院勾勒南台灣產業新藍圖 啟動AI與半導體雙引擎
AI擂臺的血腥爭奪 英特爾如何在刀光劍影中扭轉頹勢?
工研院整合保險導入AI創新服務 攜逾20家業者搶攻兆元商機 
3D IC封裝開啟智慧醫療新局 工研院攜凌通開發「無線感測口服膠囊」
相關討論
  相關新品
OMAP 4處理器
原廠/品牌:TI
供應商:TI
產品類別:CPU/MPU
CT49 Memory SiP NAND + DDR3
原廠/品牌:鉅景
供應商:鉅景
產品類別:Memory
CT84 Memory SiP DDR3 Stack
原廠/品牌:鉅景
供應商:鉅景
產品類別:Memory
  相關產品
» 瑞薩與英特爾合作為新款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提供最佳化電源管理
» 安勤擴展EMS系列新品 搭載英特爾最新處理器開拓AI應用
» 凌華COM-HPC模組搭載第13代Intel Core處理器 可支援24效能核心
» 英特爾推出針對智慧視覺雲端的Data Center GPU Flex系列
» 大聯大世平推出基於Intel晶片和智合技術之ADAS與DMS方案
  相關文章
»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 臺灣2035年十大跨域趨勢重點及產業
» 迎接Chiplet模組化生態 台灣可走虛擬IDM模式
» 可視化解痛點讓數位轉型有感
  相關資源
» Power Management Solutions for Altera FPGAs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