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Nvidia
科技
典故
網際網路聯合公會 - W3C

在1994年10月,網路的創造者Tim Berner-Lee,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實驗室裡,成立了網際網路聯合公會,也就是現在的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Cartken推出由NVIDIA Jetson驅動AMR機器人外送服務 (2022.10.27)
人行道上出現新的機器人,它用充滿趣味的方式將咖啡和餐點外送到人們的手中。來自加州奧克蘭的新創公司Cartken對這類機器人興致勃勃。Cartken成立於2019年,已協助某些客戶快速部署機器人應用,當中包括星巴克和Grubhub的餐點外送服務
NVIDIA Isaac ROS導入自主移動機器開放原始碼 提供監控功能 (2022.10.21)
NVIDIA在ROSCon 2022大會宣布推出最新Isaac ROS軟體 Developer Preview(DP)2版本,在該版本中加入用於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機隊的雲端與邊緣機器人任務管理與監控全新功能,以及其他供ROS 2開發人員使用的功能
戴爾、VMware與NVIDIA合作 為多雲解決方案提供效能 (2022.10.20)
戴爾科技集團推出與VMware共同設計的全新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搭配NVIDIA適合所有工作負載且高效安全的加速基礎架構 - BlueField DPU,並與NVIDIA深化AI領域合作,為企業之多雲及邊際策略提供更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及更?大的效能,並透過改善關鍵決策的即時數據分析,加快數位轉型
NVIDIA攜手HP、北科大 共同打造互動設計協作空間 (2022.10.20)
NVIDIA(輝達)今(20)日宣布,與惠普科技(HP)攜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共同打造「NVIDIA Studio x HP 協作空間」,強調未來將在此透過高階設備,提升互動設計系學生的創作流程與品質
Oracle攜手NVIDIA擴大部署企業採用OCI加速運算與AI技術 (2022.10.19)
Oracle(甲骨文)與NVIDIA(輝達)今日宣布擴大雙方長期的結盟關係,共同進行一項為期數年的合作計畫,利用加速運算與人工智慧(AI)協助客戶應對商業上的各項挑戰。本次合作旨在將完整NVIDIA加速運算堆疊導入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包括GPU、系統與軟體
以2D影像進行訓練 NVIDIA打造3D虛擬世界物件 (2022.09.26)
在NVIDIA Research開發出全新人工智慧(AI)模型後,越來越多公司及創作者可以將各種3D建築物、車輛和人物角色置入他們打造的龐大虛擬世界中。 NVIDIA GET3D單純,便能產生出極為逼真的紋理和具複雜幾何細節的3D形狀
NVIDIA推出SaaS與IaaS Omniverse Cloud 打造工業元宇宙 (2022.09.21)
NVIDIA(輝達)今天宣布推出首款軟體即服務(SaaS)與基礎設施即服務產品NVIDIA Omniverse Cloud,這套全方位的雲端服務套件可供藝術家、開發人員及企業團隊在任何地方設計、發布、操作與體驗元宇宙應用
技嘉推出新一代AORUS RTX 40系列高階顯示卡 (2022.09.21)
隨著NVIDIA GeForce RTX 40系列顯示卡問世,技嘉科技同步推出全新陣容。新一代AORUS RTX 40系列高階顯示卡完全釋放新世代顯示晶片的高性能,在效能規格上全面升級,不僅採用更強大的散熱技術,還加入眾多創新設計及優化功能,為追求頂尖效能的創作者和電競玩家升級有感體驗
NVIDIA Hopper GPU於AI推論基準創世界紀錄 (2022.09.12)
NVIDIA H100 Tensor核心GPU在MLPerf人工智慧(AI)基準測試初登場,便在各項推論作業負載創下世界紀錄,其效能較前一代GPU高出達4.5倍。此測試結果顯示,對於先進AI模型有最高效能需求的用戶來說,Hopper就是首選產品
NVIDIA攜手戴爾 針對AI和零信任安全推出資料中心方案 (2022.08.31)
NVIDIA(輝達)今日宣布與戴爾科技集團(Dell Technologies)攜手推出專為人工智慧(AI)時代設計的全新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提供全球企業最先進的AI訓練、AI推論、資料處理、資料科學及零信任安全功能
Seoul Robotics運用NVIDIA技術 協助車輛自主移動與停車 (2022.08.17)
想像開著一輛沒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去購物商場、機場或停車場,接著透過應用程式讓汽車自己開走並停妥。南韓的Seoul Robotics軟體公司運用NVIDIA的技術實現了這個想像,讓沒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得以完成自動駕駛
Telexistence搭載NVIDIA AI技術補貨機器人 部署日本便利商店 (2022.08.15)
位於東京的新創公司Telexistence本週宣布將在日本的數百間全家便利商店部署搭載NVIDIA人工智慧(AI)技術的補貨機器人。 日本有5.6萬間便利商店,密度居全球第三位,其中全家便利商店約有1.6萬間
NVIDIA推出Omniverse ACE 加速虛擬助理和數位人開發 (2022.08.10)
NVIDIA(輝達)今日宣布推出雲端原生人工智慧(AI)模型與服務 NVIDIA Omniverse Avatar Cloud Engine(ACE),讓開發人員能更輕鬆地打造及客製化逼真的虛擬助理和數位人。 任何規模的企業使用ACE在雲端提供的這些模型和服務
NVIDIA攜手合作夥伴推動USD 加速工業元宇宙發展 (2022.08.10)
NVIDIA(輝達)今日宣布一項廣泛計畫,將3D世界中開源且可擴展的語言,通用場景描述(USD),打造成為建立開放元宇宙和3D網際網路的基礎。 NVIDIA將與發明USD的皮克斯(Pixar)
NVIDIA Jetson AGX Orin 32GB生產模組開始供貨 (2022.08.04)
對開發人員與企業來說,想要將新的人工智慧 (AI) 及機器人應用和產品推向市場,或支援現有的應用和產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已開始供貨的 NVIDIA Jetson AGX Orin 32GB 生產模組,能協助開發人員及企業解決這個難題
NVIDIA強化NeMo Megatron框架大型語言模型功能 (2022.07.29)
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的規模和複雜性日益增加,NVIDIA 今日宣布推出NeMo Megatron框架的更新內容,更新後可加快訓練速度達30%。這些更新內容包括兩項開創性技術及一項超參數工具,用在任意GPU數量的LLM訓練最佳化及擴展,為使用NVIDIA AI平台訓練與部署模型提供新的功能
NVIDIA:新創公司正將AI視覺技術應用於運動賽事 (2022.07.28)
體育比賽會產生大量資料。深度技術新創公司 TVConal 的總經理 Masoumeh Izadi 表示,以板球為例,每場比賽都會產生數百萬個影格資料點,供體育賽事分析師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TVConal採用NVIDIA AI影像分析平台 加速體育賽事掌握球場表現 (2022.07.28)
體育比賽會產生大量資料。深度技術新創公司TVConal的總經理Masoumeh Izadi表示,以板球為例,每場比賽都會產生數百萬個影格資料點,供體育賽事分析師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來自新加坡的TVConal將NVIDIA人工智慧(AI)和電腦視覺技術運用在該公司的體育賽事影像分析平台
NVIDIA Fleet Command提供全球邊緣AI部署無縫管理功能 (2022.07.21)
NVIDIA Fleet Command是一種用於在邊緣部署、管理和擴展人工智慧(AI)應用程式的雲端服務,現已新增全球邊緣AI部署的無縫管理功能。 隨著邊緣AI部署規模的不同,企業組織可能擁有多達數千個獨立的邊緣端點,它們必須由IT團隊管理,且有時位於偏遠的位置,如石油鑽井平台、氣象儀、分散式零售店或工業設施
NVIDIA推出量子與經典混合運算平台 協助擴大量子研發規模 (2022.07.13)
NVIDIA(輝達)今日宣布推出統一運算平台,以加速在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健康、金融及其他領域的量子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NVIDIA量子最佳化元件架構(Quantum Optimized Device Architecture;QODA)旨在打造精簡的量子與經典程式編寫模型,使人們能更輕鬆使用量子運算

  十大熱門新聞
1 ServiceNow、NVIDIA和Accenture合作 加速企業採用生成式AI
2 宜鼎集團攜手NVIDIA擴大AI生態系 強化智慧工廠AOI檢測效能
3 安提、宜鼎與NVIDIA共同推動AI智慧應用落地 拓垂直市場合作佈局
4 Insilico Medicine利用生成式AI加速藥物發現
5 黃仁勳:運算技術的創新 將驅動全新工業革命
6 NVIDIA與夥伴合作共促擴大人工智慧工業規模應用與生態系
7 NVIDIA TensorRT-LLM增強了H100 GPU上大型語言模型推論能力
8 Pure Storage攜手NVIDIA加快企業AI導入 以滿足日益成長的需求
9 Infosys與NVIDIA合作協助全球企業運用生成式AI提高生產力
10 NVIDIA在Microsoft Azure上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代工服務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