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社群討論 / 專欄評析
讨论专栏主题﹕能源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农业耕作的时代,灌溉用的水源是农作物生长的要素,因此具有水利资源的湖泊或河川流域、雨水充足的地区与地下水丰富的绿洲等,就自然成为繁荣兴盛的聚集地,但也是人们互相竞夺能源的是非之处。水资源固然也可以开发分配,不过还是相当地有限且不均等,因此拥有水资源或水利技术,便拥有真正的Power...

Hong Yi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64

发 表 于: 2007.07.23 01:57:35 PM
文章主题: 當今之世,不管做什麼都須要用到電,因此少數能源集團,控制著經濟民生,為什麼不自己掌握能源呢?
人們生活受到能源集團的操作控制,已經到了相當無力感的地步了,但有什麼辦法呢?有些人還把少數把持的能源集團當作衣食父母、或是主人的施捨哩,如果要減少能源集團的予取予求,那就只有自己發電、供電吧!不知道你有什麼好辦法呢?太陽能、燃料電池該怎樣發展成為一個公平開放性的產業呢?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Jalen Chung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湾
文章: 157

发 表 于: 2007.07.23 03:13:25 PM
文章主题: Re: 當今之世,不管做什麼都須要用到電,因此少數能源集團,控制著經濟民生,為什麼不自己掌握能源呢?

如果不能開源,就來節流吧,電器待命時的耗電量不容小覷,這個新技術對於家庭用的電源管理來說,應該是更適切不過了

瑞士發展智慧晶片 大幅減少電器耗電

(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二十二日專電)瑞士蘇黎世聯邦科技大學最近發展出一種智慧晶片組,安裝在家庭電器上,據稱可大幅降低電器插電待命時的耗電,並且使整間房子裡的電力使用更靈活而安全。

蘇黎世聯邦科技大學的校內通訊平台網站報導,據估計,瑞士全國的電力消耗,有高達一成是流失在電器插電未開機的待命狀態中。

報導說,此校土木工程研究所教授霍維史塔特主導發展「dSID晶片」,每片只有六乘四公釐大小,裝在電器用品上,可將待命時所需功率由數十瓦降低至僅零點三瓦。

僅靠這零點三瓦電力,晶片可執行許多智慧功能。最特殊的是:裝在各個電器上的個別晶片不需額外連接,僅透過既有的電路系統,就可以「彼此溝通」。例如,當主線電力降低,晶片之間會自行協調,讓某些電器適時斷電,以免整間房子跳電。

晶片還可以偵測電器的不正常耗電,並自動關閉狀況異常的電器,以策安全。主人出遠門時,也可以設定讓燈光自動開開關關,嚇阻宵小。

然而,這項發明如果要普遍應用,最需解決標準統一及價格兩個問題。ETH蘇黎世和德國電力公司Yello Strom GmbH以及能源智庫Azio在七月間建立了一個聯盟,希望以市場可行的價格,讓新發明的晶片將來得以外加或內建在各種電器上。

霍維史塔特表示,爭取電器製造商的合作十分重要,希望二零零九年就能夠在市場上推出內建有這種晶片的電器。

20070722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專電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wonder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中县市
文章: 90

发 表 于: 2007.07.26 09:18:43 AM
文章主题: Re: 當今之世,不管做什麼都須要用到電,因此少數能源集團,控制著經濟民生,為什麼不自己掌握能源呢?
近百年來,科技進步神速,再加上全球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口的快速成長,使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有增無減,依賴程度也與日俱增,因此造成地球有限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將來如果沒有新型的替代能源,人類的生存會出現危機。

石油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化石能源,不過,地球的石油存量正在快速消耗中。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全世界的能源消耗,在今後 20 年至少會增加一倍,而大約在 50 年後會出現化石能源供應上的危機。也因為這個全球性的能源危機,迫使人們再度努力尋求新的替代能源。除此以外,石油在生產、輸送和使用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例如引起全球的溫室效應,造成南北極的冰山融化和生態環境的惡化等現象,也毫無疑問地會威脅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生物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因為地球的暖化和全球氣候的變遷,國際間已針對這個問題簽訂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以規範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呼籲各國政府制定相關的能源政策和價格機制,減少對有限化石能源的浪費,和致力新能源的開發。展望未來,可預見的「永續發展」會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綠色能源、綠色生產技術和綠色產業等等,都會成為 21 世紀的新課題。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Jalen Chung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湾
文章: 157

发 表 于: 2007.08.09 10:01:12 AM
文章主题: Re: 當今之世,不管做什麼都須要用到電,因此少數能源集團,控制著經濟民生,為什麼不自己掌握能源呢?
 

不是不能,只是執政者願不願意作壞人帶頭開創一條新路,台灣日頭赤炎炎,不發展太陽能光電事業,能源產業與政策還要隨人顧性命嗎?

070808台灣立報編譯陳荻雅整理報導

太陽能發電 德國領導世界

德國全年多雨,即便在白天仰頭望去,仍有23的天空烏雲密佈;然而,德國卻立志成為領導世界品牌的太陽能發電者。

雖然德國人總會逃離潮濕陰暗的祖國,投奔地中海充滿陽光的假期,但全世界55%的太陽能光電板能源,都位於波羅的海與德國西南部的黑森林之間。目前德國境內的電能只有13%來自太陽能,因此德國政府希望在2020年時,讓這項永續資源能佔27%的發電量。

產業興盛創工作機會

太陽能發電已成為德國興盛的產業之一,大量的出口也創造了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其發展榮景甚至遠遠超過2000年時新替代能源法案(EEG)的預估。新替代能源法案扭轉了這個中歐北界國家多雲多雨的劣勢,使之搖身一變成為太陽能巨人。

德國波昂的太陽能集團(SolarWorld AG)主席法蘭富阿斯別克(Frank Asbeck)表示,新替代能源方案是鼓動太陽能市場的最重要推手;此方案不僅以資金吸引人們投入永續資源的相關行業,也能達到對抗氣候變遷及減少對石油能源依賴的目標。

阿斯別克表示:「大眾對於太陽能的興趣之大,難以想像。」他自1988年起就在首都波昂開始製造太陽能光電板電池的事業,員工數量從原本的1,350人,兩年內激增了兩倍。他表示,德國人素來喜歡創新、發明科技技術,「尤其當這些科技能在出口方面獲利時。」阿斯別克坦承,對抗氣候變遷只是太陽能事業的附加價值,畢竟事業本身已經夠賺了,「我計畫在兩年內,再多聘兩倍的員工。」

舉國皆行太陽能發電

德國各地都可以見到太陽能發電,個體戶、農民、小企業,全在政府強力支持下邁進永續資源的新世代。現在德國境內已有超過30萬個太陽能光電板電池系統,整整是新替代能源方案所提出的三倍。

目前德國在永續資源方面已有25萬個工作空缺,阿斯別克期盼未來5年內能呈雙倍成長,2020年前能突破2百萬個相關工作機會。德國新替代能源方案之成功,已成為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法國與義大利等國的效法對象。且太陽能光電板電池系統可發電3千兆瓦,是1990年發電量的1千倍。

阿斯別克說,1990年此方案剛提出來時,政治環境使得老百姓很容易就能配合政策走,也因此使德國獲益良多。此方案能成功的最大原因在於「回饋機制」,即每個採用太陽能光電板電池的個體戶,或是以風力、水力發電等永續資源者,每一兆瓦的電,電力公司補助49分錢,是市值的4倍之多。與其把錢存進銀行,這有更高的報酬率;因此,即便天氣常多雲,太陽能投資術仍持續了10年。

政府提獎勵方案招批

不過,太陽能獎勵方案也招致不少批評,有人主張政府階段性停止此方案;但對已擁有永續資源發電者,回饋機制至少還有20年的擔保期限。

若是電力公司以傳統能源發電,未來20年需花費比現在多3倍的市場價格處理電力問題,而從太陽光中取得能源,無疑是從最基層對抗氣候變遷的前鋒隊。德國前環境部長崔廷(Juergen Trittin)也曾參與太陽能發電的計畫,他說:「發展之迅速,我們始料未及。」他最初提出太陽能這個概念時,還因為主張新替代能源能創造工作機會,並擔保不會傷害經濟,而遭到輿論的嘲笑。

德國國家氣象站的研究員葛哈德(Gerhard Mueller-Westermeyer)表示,德國8天裡有56天是多雲的,每年能看到幾天太陽都數的出來;德國不少城鎮平均一年只有15百個小時有陽光,也就是一天內,太陽露臉不到5小時,是西班牙的一半。

葛哈德說:「無庸置疑的,把太陽能板架在像非洲那樣陽光普照的地方,會有比較好的報酬,但是資源運輸就會成為另一個問題。」他認為,把太陽能板架在有需要的地方,才是上上策。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相关讨论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NEC發表可不受天候影響的光解析技術
[評析]台灣新定位:與全球創客接軌
  相关新闻
苹芯全新边缘人工智慧SoC使用Ceva感测器中枢DSP
数智创新大赛助力产学接轨 鼎新培育未来AI智客
贸泽电子即日起供货Siemens LOGO! 8.4云端逻辑模组
SCIVAX与Shin-Etsu Chemical联合开发全球最小的3D感测光源装置
Basler全新小型高速线扫描相机适合主流应用
  相关文章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最隹化大量低复杂度PCB测试的生产效率策略
公共显示技术迈向新变革
大众与分众显示技术与应用
掌握多轴机器人技术:逐步指南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