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社群討論 / 新聞報導論壇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08 09:26:29 AM
文章主题: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SuperC_Touch 自2011年2月研發完成第四代的電容式觸控技術,到現在已經整一年了,回頭看剛完成時的能耐與現在第五代技術所達到的境界,進步的幅度超過1000倍,去年二月用10 mm寬的電極就可以做懸空近接的感應,鉛筆輸入,做到現有觸控技術很難達到的地步,本以為在進步的空間上可能已經很有限了,電容式的觸控偵測技術到此可能已經達到極限,經過一年的時間改進,現在使用於 LCD面板 內部的單一條資料線(線寬小於 10 um) 作為偵測電極,也可以做到懸空近接的感應,鉛筆輸入,比對去年使用的 10 mm的電極,整整差了1000倍,進步幅度的巨大,讓人惶恐不已,看來這片觸控技術的藍海,漫無邊際,真的讓人心存敬畏。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12 09:08:17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轉述一位好朋友(一位很高竿的化工博士)的提問
 
您的發明 (最新的電容式觸控位置檢測技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OaGrGX0sxs 與近接信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91%E6%8E%A5%E4%BF%A1%E7%AE%A1),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ximity_fuze).
十分類似,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tal_detector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B1%AC%E6%8E%A2%E6%B8%AC%E5%99%A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ximity_sensor (近接感應器)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dy_capacitance (身體電容)
我只是一個很好奇的普通人, 本行是做有機化學合成的, 所以請您不用擔心研發機密的問題. 有空閒不妨討論討論.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13 09:41:36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我的答覆

  你說的沒錯在功能上是類似的,差別只在於我用的感應電極(Sensor),比現在你所看到的資料小上  1000~10000  倍,在如此小的Sensor下,感驗到的靈敏度與正確性又高於現今所看的到的技術,這是我與大家之間的差別,希望有解答到你的問題。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14 10:29:41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一位在創投的好朋友提出的問題 


        現在電容式觸控的感應電極不會用到 Micro 級的寬度,你現在的技術就算做到 10 um比現在常用的電極寬度小1000倍,對使用者而言是看不出來的,看不出差異的技術是沒有商業價值的。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15 08:08:09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我的回答

        就目前來看沒有商業價值,並不表示未來沒有,端看眼光的遠近,更好的技術只會創造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一但機會來臨時就會發光發熱,機會只會留給準備好的人,所以成功者準備未來,只忙於現在的人終就會被淘汰。

       舉例來說現在 In Cell 的觸控領域所看到的感應電極寬度,都是Micro Meter 級的,所以SuperC_Touch的技術在 In Cell 觸控的領域將會有很大的揮灑空間。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15 11:09:33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一位知名面板業好朋友提問

 

     可以使用10 um的金屬線當Sensor的,除了SuperC_Touch可以做到外,還有一家Zytronic ZyTouch技術也可以做到,請問兩者之間有何不同。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16 10:44:34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這位知名面板廠的好朋友似乎告訴我另一件事

 

表示  Apple Atmel Cypress Silicon lab , 義隆 等的觸控IC大廠沒有證明可以做到,只有 Zytronic SuperC_Touch 證明可以做到 10 um的金屬線作為觸控用的Sensor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17 09:36:29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SuperC_Touch 與 Zytronic 的差異可推論如下

(一) Zytronic是使用金屬線Layout 成圖案做為觸控Sensor,SuperC_Touch用的是單一條金屬線作觸控Sensor。

(二) 金屬線上的雜散電容大小對Zytronic影響大,對SuperC_Touch影響小。

(三) SuperC_Touch 可以穿透Vcom層,Zytronic 不能。

(四) SuperC_Touch的技術可以用於 In Cell,Zytronic 不適用。

(五) 金屬線用於外掛式觸控面板有視覺上的疑慮,用於In Cell因為有BM層遮蔽所以沒有視覺上的問題。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20 09:09:40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一位在北美的台商提問

如果可以的話, 請回答我一些問題.

1. Super C Touch 的技術是可以被專利 (patent) 保護的嗎? 目前有關於專利的計畫嗎?

2. Super C Touch 與現有市面上使用的touchscreen 技術有甚麼區別? 而Super C Touch 的優勢在哪?

3. 而這些優勢是否有足夠的 economic scale 驅使研發者繼續花錢投資, 及日後製造商花大錢改變現有的touchscreen 生產設備及製程?

4. 請問李先生您本身的學術背景為何?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21 09:16:08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我的答覆如下
感謝您的提問,簡略的回答如下。
(一)SuperC_Touch 是全新觀念的全新技術,目前已申請多國專利中,到2011/8/1日止查詢美國與台灣的已公告觸控專利申請案,還未發現有類似技術的案件。
(二)SuperC_Touch 完全異於目前所知的所有觸控技術,基本上領先了相當的幅度,包括Apple 在內,請參考附件的解說。
(三)本人沒有特別值得介紹的背景,不在觸控產業任職,不在研究單位任職,不是學校老師,只是喜歡追根究底研究問題的人。
(四)最後一個問題完全如您所說,將會造成觸控產業革命性的改變。
        如上述說明會讓您覺得我很驕傲的話,真是非常的抱歉,我只是誠實的說出我的看法與研究心得,沒其他的意思,因為不在觸控的領域,所以在研究問題上比較沒有包袱,容易看見大家忽略沒注意之處,還請見諒,謝謝。
附件:http://superctouch.blogspot.com/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uperC_Touch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縣
文章: 178

发 表 于: 2012.02.22 02:53:00 AM
文章主题: Re: 一年進步1000倍的電容式新觸控技術

來自大陸面板業的好朋友提問

您好

想請問, 貴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大概怎樣?

如何賺錢?

總不會無償推廣你們的技術然後給想用的人無償使用吧?

請問已經有業界公司和你們合作開發產品了嗎?

請問有已公開的美國專利可以給我參考嗎?

或者論文?

顯示器產業有ㄧ個SID會議, 如果我們用你的方法試做一些實驗, 之後可以寫成論文丟到SID嗎? (這當然會掛上您還有您公司的名字)

目前我們公司也有in cell產品開發中, 但是選擇比較成熟的photo sensor touch, 另外有看到台灣SIS這家公司, 他們也是做in cell, 也是利用mutual原理然後利用LCD array上的 Gate line source line然後引出來偵測訊號變化,但是就是Vcom屏蔽掉訊號,所以必須把LCD反過來摸背後的玻璃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1]  2   [下一頁]
  相关讨论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NEC發表可不受天候影響的光解析技術
[評析]台灣新定位:與全球創客接軌
  相关新闻
史丹佛教育科技峰会聚焦AI时代的学习体验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制量子电脑 迈入量子运算国家行列
COP29聚焦早期预警系统 数位科技成关键
AI伺服器和车电助攻登顶 估2024年陆资PCB产值达267.9亿美元
联合国气候会议COP29即将闭幕 聚焦AI资料中心节能与净零建筑
  相关文章
掌握石墨回收与替代 化解电池断链危机
AI高龄照护技术前瞻 以科技力解决社会难题
3D IC 设计入门:探寻半导体先进封装的未来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