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社群討論 / 專欄評析
讨论专栏主题﹕你今天HTC了吗?
台湾继创造了PC王国的美喻之后,下一个足以称雄全球的产品,将会是智能型多功能手机。高阶手机除了将为台湾产业带来另一波扬名全球的契机之外,更有机会将台湾厂商的自创品牌推向世界舞台。也正因为看准了这个关键点,智能型手机大厂HTC(宏达电)藉由届满十周年的机会,举行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同时宣布HTC全球企业总部暨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启用...

Steven Wang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150

发 表 于: 2007.09.10 09:20:27 AM
文章主题: 玩品牌,就是要玩第一

在CPU領域有Intel,在OS領域有Microsoft,在通訊領域有Nokia,要玩品牌若沒搶個前幾大,好像也玩不起來。台灣目前在晶圓代工領域有台積電與聯電,面板領域有友達與奇美,希望未來能多幾個全球第一的品牌,HTC加油了。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Hong Yi
論壇會員(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64

发 表 于: 2007.09.11 02:50:12 PM
文章主题: Re: 玩品牌,就是要玩第一

人人都想當第一,那誰當最後?從另ㄧ個角度來看,最後的才是第一,所謂倒數第一名是也。如果從中間的角度來看,那麼就是正中央的才是首腦中樞,而依次從偏向的角度來看也都各得其第一哩。

簡單來講,只有二種狀況不是第一,ㄧ是把別人當第二、第三...的人;一是想當別人而不當自己的人。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Korbin Lan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213

发 表 于: 2007.09.11 03:54:33 PM
文章主题: Re : 玩品牌,就是要玩第一
Steven Wang 提到:

在CPU領域有Intel,在OS領域有Microsoft,在通訊領域有Nokia,要玩品牌若沒搶個前幾大,好像也玩不起來。台灣目前在晶圓代工領域有台積電與聯電,面板領域有友達與奇美,希望未來能多幾個全球第一的品牌,HTC加油了。

品牌都需要相當深厚的技術實力來當後盾~
因此是否能持續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上領先
將是宏達電將來的ㄧ大考驗...

而手機更特別~
它還需與電信商和內容提供商搭配才會有競爭力
因此能否與相關的產業合作順利也是關鍵

市場很現實的
是不是名牌..是不是No.1...
相信很快就有答案了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Steven Wang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北市
文章: 150

发 表 于: 2007.09.11 04:03:25 PM
文章主题: Re: 玩品牌,就是要玩第一

若以觸控式手機來看,iPhone目前也出現降價的情況

看來這些高階手機為了生存,也不免出現紅海競爭

未來紅海已經不只存在於消費性市場了,

連金字塔頂層的高階市場,也免不了廝殺一番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Jalen Chung
(不在在线)
nbsp;
来自: 台灣
文章: 157

发 表 于: 2007.09.12 09:14:25 PM
文章主题: Re: 玩品牌,就是要玩第一
HTC有微軟的支持,美國市場不會是問題,HTC再加上Qualcomm的加持,在美國市場應該是如虎添翼,我覺得HTC未來的代工前景是樂觀的,但是能不能創造品牌之路,其實還是要看其他電信營運商的共同扶持才有可能,HTC可不可以像Apple一樣成為響叮噹的品牌,電信巨頭的態度十分關鍵。
检视会员个人资料个人资料 回复文章 回顶端
  相关讨论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NEC發表可不受天候影響的光解析技術
[評析]台灣新定位:與全球創客接軌
  相关新闻
半固态电池装车量缓步上升 预估2027年渗透率破1%
荷兰新创突破矽阳极电池技术 提升锂电池寿命与耐用性
日本政府批准新一波投资法案 助力Rapidus打造2奈米晶片产线
时机大好? 中国电动车巨头进军人形机器人市场
从2024年强劲复苏到2025年持续增长 AI加速驱动半导体发展
  相关文章
光场显示:彻底解决AR/VR的视觉疲劳
突破速度与连接极限 Wi-Fi 7开启无线网路新篇章
电动车、5G、新能源:宽能隙元件大显身手
高功率元件的创新封装与热管理技术
高功率元件加速驱动电气化未来:产业趋势与挑战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