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相关对象共 406
(您查阅第 4 页数据, 超过您的权限, 请免费注册成为会员后, 才能使用!)
IDC预测2025年台湾ICT产业 即将面临AI减碳5大重点趋势 (2024.12.13)
因应现今人工智慧(AI)的快速发展而加速转型,已是企业迫切需求,无论是不同规模或产业类型企业都对AI进行了广泛实验,并预计2025年即将逐步转向为透过AI重塑企业,利用导入AI代理、数据、基础设施和云端创新,来提供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工智慧发展概况分析 (2024.12.04)
长期以来,美国凭藉其雄厚的科研实力、蓬勃的科技产业和宽松的监管环境,在人工智慧领域独领风骚。然而,近年来,中国AI 如同 awakened giant,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向美国的霸主地位发起强力挑战
美光高速率节能60TB SSD已通过客户认证 (2024.11.14)
美光科技宣布其6550 ION NVMe SSD已通过客户验证。美光 6550 ION SSD 是全球最高速率的 60TB 资料中心 SSD,亦为业界首款 E3.S 及 PCIe Gen5 60TB SSD,这项产品延续 6500 ION SSD 获奖的成功经验,提供同级最隹运算、节能、耐久、安全以及机柜容量表现,适用於超大规模资料中心
Red Hat:开源AI和混合云架构 将成为下一步AI技术发展主流趋势 (2024.11.11)
开源 AI 具备多项优势。首先,开放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社会和企业安全保障。其次,开放协作加速了创新的步伐,让更多人能够叁与其中。此外,开源技术还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为更多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接触先进技术的机会
Pure Storage重塑档案服务 重新定义企业灵活性与简易性标准 (2024.10.07)
Pure Storage发表Pure Storage平台多项创新,包含Real-time Enterprise File动态档案服务,可即时变更、适应、重新设定组态以满足现代化应用程式快速演变的需求。以及虚拟机(VM)评估与业界首创的Universal Credits等创新,进一步扩大Pure Storage储存即服务(STaaS)的领先地位
戴尔:57%企业已处於GenAI的早期至中期发展阶段 (2024.09.24)
戴尔科技集团举办「戴尔科技论坛」,聚焦探讨新一代AI革命与数位转型所带来的加乘效应与挑战,而各产业如何将人工智慧融入企业营运与实务应用以加速业务创新力。根据2024年戴尔科技集团创新催化剂研究显示
从EtherCAT到边缘AI 泓格展现自动化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2024.08.22)
在2024年的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中,泓格科技展示了其最新的机械自动化解决方案,三大主轴包括设备监控、新能源与工业安全等,涵盖集中式与分散式运动控制系统,并支援多种通讯技术如乙太网路、Motionnet、EtherCAT和CANopen
NVIDIA AI Foundry为企业打造客制化Llama 3.1生成式AI模型 (2024.07.25)
NVIDIA日前宣布,推出新的NVIDIA AI Foundry服务和 NVIDIA NIM推论微服务,透过今天同样推出的Llama 3.1开放模型系列,为全球企业增强生成式人工智慧(AI)能力。 借助 NVIDIA AI Foundry,企业和国家现在可以使用 Llama 3.1 和 NVIDIA 软体、运算和专业知识为其特定领域的产业用例创建客制化「超级模型」
Pure Storage:网路犯罪组织正利用AI技术提升网路攻击 (2024.06.28)
Pure Storage发表最新平台功能,让IT与企业领导人从根本面提升AI部署能力、改善网路韧性,以及强化现代化应用程式的能力。 AI正彻底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网路犯罪组织也利用AI技术提升网路攻击的频率和破坏力,尤其是勒索病毒的威胁使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国卫院与华硕集团结盟 推动医疗资讯及生医大数据研发运用 (2024.06.21)
台湾预估在2025年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如何运用精准医疗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成为重要议题。精准医疗与智慧学习是世界医疗科技的发展趋势,而这需要藉助真实世界数据的持续累积
Red Hat发布三大产品开发进程 加速企业推动AI创新 (2024.05.08)
开放原始码软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Red Hat 推出基础模型平台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RHEL AI),赋能使用者更无缝地开发、测试与部署生成式 AI模型;亦公布建构於 Red Hat OpenShift 上的开放式混合AI与ML平台 Red Hat OpenShift AI 之最新进程,协助企业於混合云环境中创建并大规模交付支援 AI 的应用程式,彰显 Red Hat 对 AI 之愿景
Fortinet资安报告:96%企业??心云端安全 单一云地整合管理平台成解方 (2024.05.03)
Fortinet与研究机构Cybersecurity Insiders今(3)日携手发表《2024年云端资安报告》,剖析企业组织在保护其云端环境上的挑战及优先应对策略,发现有高达96%企业担??云端资安威胁,也预期将提高云端安全预算,以部署更适合混合云端环境的防御策略
Broadcom推动VMware生态圈标准化 为合作夥伴创造更大价值 (2024.05.02)
Broadcom对其VMware 软体产品组合和Broadcom Advantage 合作夥伴计划进行一系列上市(Go-to-Market)更新,旨在协助客户实现更快的创新并增加价值,同时为合作夥伴提供更多机会和更高的获利能力
叁与可信任生态圈为企业获利率提升2成 Software AG:信任与整合是两大前提 (2023.11.09)
在万物互联的数位化时代,企业透过建立并叁与产业生态圈,与合作夥伴或政府机关迅速交换资料、共享资源,能够加速各项创新服务的推出。根据MIT史隆管理学院评论调查,若企业的获利模式是由生态圈所带动者,其获利率甚至能高於同业20%
戴尔与Meta合作 运用生成式AI加速部署Meta Llama 2模型 (2023.11.09)
戴尔科技集团携手Meta,协助客户运用Dell生成式AI产品组合,包括IT基础架构、客户端装置与专业服务,更简易地在本地部署Meta Llama 2模型。 戴尔科技集团首席人工智慧长Jeff Boudreau表示:「我们正处於一个新时代开端,生成式AI正在改变各产业的营运、创新与竞争方式
展现工控方案实力 宇瞻将2023 SPS国际工业自动化展登场 (2023.11.07)
Apacer宇瞻科技,将於11月14日至16日首次亮相SPS国际工业自动化展(SPS-Smart Production Solutions)。展期间将秀其高效能之工业用SSD、DRAM记忆体模组与创新技术,展示如何全面协助工业自动化产业提升资料安全性与完整性及电源稳定性(Hall 6,350号展位)
数位转型催化数据量跃升 企业储存迈向关键一步 (2023.10.22)
数位转型的发展,使企业倾向於将数据和应用程序转移到云端。 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选项,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满足需求。 随着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关注增加,企业需要更好的数据储存方案
VMware:驾驭生成式AI和主权云 实现创新与合规之间的平衡 (2023.10.07)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颁布了资料保护和资料主权法规,使资料主权成为50%的欧洲企业高阶主管在选择云端厂商时考虑的主要问题。几??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必须遵守的欧盟法规数量众多,大多数企业(84%)将其资料处理的复杂性和资料管理的影响定为「中等」到「较大」
台湾云市集汇聚逾5万次家各行业 资服业者排行榜TOP 20公布 (2023.10.05)
各行各业数位转型上云已成为趋势,资策会数位转型研究院(简称数转院)执行的「台湾云市集」线上补助申办平台开站营运逾2年,已超过5万家次各行各业叁与,今(5)日举办「台湾云市集SaaS博览会」
戴尔科技集团全面布局生成式AI 四大AI策略助企业开创永续未来 (2023.09.26)
戴尔科技集团举办「戴尔科技论坛(Dell Technologies Forum 2023)」,探讨包含多云、人工智慧(AI)、未来办公、资安、永续等热门主题议程,协助企业掌握应用新技术、寻找新动能、开创新商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页][最后一页]

  十大热门新闻
1 安勤推出搭载NVIDIA Jetson平台边缘AI方案新系列
2 贸泽RISC-V技术资源中心可探索开放原始码未来
3 igus全程移动式岸电系统可安全快速为货柜船提供岸电
4 新品上?? Fluke ii500、ii905和ii915声学成像仪 (声像仪)
5 Microchip发布适用於医学影像和智慧机器人的PolarFire® FPGA和SoC解决方案协议堆叠
6 Nordic Semiconductor下一代无线SoC为物联网应用提高性能和灵活性
7 英飞凌新款ModusToolbox马达套件简化马达控制开发
8 Littelfuse NanoT IP67级轻触开关系列新增操作选项
9 台达全新温度控制器 DTDM系列实现导体加工精准控温
10 意法半导体车载音讯D类放大器新增汽车应用优化的诊断功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