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编辑单元
科技
典故
研究网络工程的团队 - IETF

IETF是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国际网络工程研究团队)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组织,其作用在于汇集网络设计师、网络操作员、网络厂商,以及研究人员共同研发改进网络的工程架构与建立起一个平稳的网络环境。
TXOne Networks揭示工控资安3大挑战 展出最新SageOne整合平台 (2024.05.14)
面对现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制造业或是关键基础设施,逐渐成为骇客组织觊觎对象。根据TXOne Networks(睿控网安)调查全球505位资安长的结果指出,工控场域正面临3大资安挑战
永联宣布AI物流新时代来临 启动OMEGA全亚洲最大智慧仓储 (2024.05.13)
智慧物流地产开发商永联物流开发今(13)日举办「智慧仓储·永续未来OMEGA产品发表会」,推出全亚洲最大智慧仓储「OMEGA」,强调以「简单」、「聪明」、「永续」为核心理念,并结合建筑设计与自动化设备科技提升仓储效率,组成完整供应链解决方案
友通无人化应用遍及陆海空 布局中长线刚性需求 (2024.05.10)
友通资讯今(10)日於2024年Q1法人说明会表示,虽然首季营运表现受到终端客户需求疲弱影响看淡,但受益於无人化应用在智慧运输方面的建置需求,友通在手专案遍及陆海空
伊顿电气台湾客服总部乔迁 顺应全球业务成长与服务导向 (2024.05.10)
为因应全球业务快速成长与提供客户优质服务,伊顿电气(Eaton)近日将业务、行销以及客服团队,从原本位於汐止的厂办合一据点,迁移至邻近汐科站的全新总部。原有厂区将专注於研发与扩大生产
大同智能整合光储系统 助太平洋友邦稳定供电 (2024.05.08)
因持续利用再生能源系统整合经验优势,大同公司旗下新能源事业大同智能,甫於今年三月得标国合会委托办理的太平洋友邦帛琉、吐瓦鲁、马绍尔群岛等三国设置太阳能光电系统建置标案,总装置容量太阳能493.22kWp、储能2027.5kWh
晶创台湾办公室揭牌 打造台湾次世代科技国力 (2024.05.07)
「晶创台湾推动办公室」今(7)日於国科会举行揭牌仪式,由行政院??院长郑文灿、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科会主委吴政忠出席,与产学研界代表包含:台湾人工智慧晶片联盟会长卢超群、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阳明交大产学创新学院院长孙元成等齐聚一堂
远传电信营运每年减碳5万吨 获施耐德电机永续发展影响力奖肯定 (2024.05.07)
因应国际净零碳排行动逐渐涉入「范畴三」的深水区,法商施耐德电机Schneider Electric自2022年首度举办全球「永续发展影响力奖」以来,2023年奖项规模更胜以往。并於今(7)日宣布远传电信因为在营运中降低能耗的成果显着,成为本届唯一荣获2023年「永续性对企业自身的影响(Sustainability Impact to my Enterprise)」奖项的台湾企业
石化结合机械产业链 共赴美最大塑橡胶展 (2024.05.07)
面对国际净零碳排压力,为协助石化、橡塑胶机械及模具产业行销国际,经济部贸易署及外贸协会日前也集结相关业者赴美,叁加为期5天(5月6~10日)的「美国2024佛罗里达橡塑胶展」(NPE),将藉该平台展现台湾总体产业链的技术水准和创新能力,争取更多订单与合作机会
Secutech 2024圆满落幕 聚焦安全科技跨域整合AI多元应用 (2024.05.06)
迎接现今人工智慧(AI)科技浪潮无所不在,甫於日前落幕的「第二十五届台北国际安全科技应用博览会」(Secutech 2024)与5大子展「亚太智慧运输展」、「台北国际智慧轨道展」「台北国际智慧物联建筑与居家环境应用展」、「台北国际防火防灾应用展」及「工业安全与管理年会」
科思创推出雅霸XT聚碳酸窬共聚物新品 电子、医疗、交通和太阳能产业应用可期 (2024.05.06)
跟随全球循环经济浪潮,科思创在本届CHINAPLAS 2024国际橡塑展期间,首次推出「雅霸XT」聚碳酸窬共聚物系列新品,除了强调比起标准规格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更强,可广泛应用到更多领域
科思创携手车辆价值链合作夥伴 打造车用塑胶闭环回收 (2024.05.03)
基於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与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塑胶回收利用对汽车产业实现永续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材料制造商科思创近期也携手其中价值链合作夥伴,率先推动车用塑胶闭环再生的实验专案,帮助汽车产业应对塑胶废弃物管理方面的挑战
Fortinet资安报告:96%企业??心云端安全 单一云地整合管理平台成解方 (2024.05.03)
Fortinet与研究机构Cybersecurity Insiders今(3)日携手发表《2024年云端资安报告》,剖析企业组织在保护其云端环境上的挑战及优先应对策略,发现有高达96%企业担??云端资安威胁,也预期将提高云端安全预算,以部署更适合混合云端环境的防御策略
勤业众信展??2024能资源与产业趋势 AI和能源转型为致胜关键 (2024.05.02)
基於近年来极端气候持续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加上数位科技、生成式AI快速发展,正大幅推升能源需求。根据勤业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发布《2024能源、资源与工业产业趋势展??系列报告》(Deloitte Global 2024 Power and Utilities Industry Outlook)指出
研华首夺远见ESG首奖 结合物联网核心携伴实现绿色永续转型 (2024.05.02)
迎合国际科技智慧减碳浪潮,研华公司向来以『永续地球的智能推手』为发展愿景,并分别从「绿色营运」、「物联网普及共益」、「员工及社会共好」3大永续主轴出发,也在今(2)日宣布勇夺《远见》第20届ESG企业永续「综合绩效-电子科技业」最高荣誉首奖,达成首次夺冠殊荣
工研院突破3D先进封装量测成果 获德律、研创资本、新纤注资共创欧美科技 (2024.05.02)
在人工智慧(AI)浪潮席卷全球之下,工研院新创公司「欧美科技」今(30)日宣布成立,将藉由非破坏光学技术为半导体先进封装带来突破性的检测应用,运用半导体矽穿孔量测研发成果,推动AI晶片高阶制程提升整体良率,帮助半导体业者快速监别产品,也获得德律科技、研创资本、新光合成纤维等注资
Igus汉诺威工业展出247种新品 将motion plastics技术融入AI数位化 (2024.05.01)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动荡,依igus最新公布2023年的活跃客户数量仍然增加了6.7%,年营业额达到 11.36 亿欧元,比起前一年相比仅略降1.65%。并在今年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展(HANNOVER MESSE)期间,推出了涵括从电池生产解决方案到自主移动型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导入免润滑动态工程塑胶的247种产品,兼顾产业数位化与环境永续发展
勤业众信举行玉山科技论坛 AI智慧革命创造韧性未来 (2024.05.01)
放眼2024年数位转型潮流全面推进,生成式AI的创新应用更让全球看见科技发展的无限潜能,企业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转型升级需求下,积极抢搭AI浪潮。勤业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今(30)日携手台湾玉山科技协会举办「AI 智慧革命创造韧性未来-科技产业的永续之道」科技论坛
A+计划补助电动车产业 驱动系统、晶片和SiC衍生投资3亿元 (2024.04.30)
为提升当前电动车主快充体验与满足长续航里程等需求,关键系统技术正持续进步。经济部也在近期「A+企业创新研发淬链计画」决审会议中通过3项计画,分别从电动车驱动系统、半导体晶片制程技术和碳化矽(SiC)元件的品质控制方面创新技术和提升产业
Bosch eBike Systems登台 与升阳合作成立售服中心 (2024.04.30)
为拓展全球布局,博世电动辅助自行车系统(Bosch eBike Systems)日前宣布将於今年4月底进入台湾市场!透过与台湾的升阳自行车(SYB)携手合作,为在地自行车经销商提供独家售後服务,不仅代表市场版图扩大,更将为台湾自行车爱好者带来全新的骑行体验
工研院联手中佑精材打造自主产业链 建立航太级3D列印粉末量产技术 (2024.04.29)
疫後全球旅游复苏,根据国际运航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统计,全球航太产业MRO(Maintenance, repair and operations;MRO)市场规模逐年上升,估计至2026年可达1,000亿美元,台湾航太MRO规模20亿美元

  十大热门新闻
1 达发科技专注四大关键技术 锁定宽频基建、车用电子、低轨卫星等应用市场
2 所罗门自动化展发表AI应用先例 首展「即学、即会、即用」AI视觉
3 ST聚焦电动车、物联网应用 迎合COP28会後减碳商机
4 ??泽科展出首台ISO14955认证车铣复合机 多款绿色智慧机械TMTS 2024首次亮相
5 国科会114年度科技预算增至1800亿元 拓展AI晶片与资安实力
6 工研院成功叁访CES 2024落幕 AI、机器人吸引国际大厂关注
7 台语人机共学系统创新模式迈向国际 预计9月导入南市中小学学习场域
8 经济部第27届国家品质奖得主揭晓 友达、家登、凌?电脑入列
9 工研院突破3D先进封装量测成果 获德律、研创资本、新纤注资共创欧美科技
10 工研院携手产业实践净零行动 聚焦氢能创新、共创绿色金融科技平台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